中分段考生高考填报志愿要处理好“六大关系”

发布日期:2007-04-22

  一、本省(区市)院校与外省(区市)院校的关系

  在招生计划安排上,一般本省(区市)院校在当地招生计划较多,外地院校招生人数相对少一些。省属院校跨省招生其目的是要选拔一些优秀学生,调整生源结构,实行优势互补,同时亦是出于对今后毕业生就业流向的考虑。所以,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既要考虑各个院校的学术水平、教学质量、毕业生就业等多种因素,也要放眼外地院校,综合考虑,采取内外兼顾的原则。

  二、招多招少的关系

  招生人数多少与录取机会的大小是紧密相关的,对考生考分高低要求也不一样,应采用彼此兼顾的原则处理好两者关系。当然,因招生人数少,考生不敢报考,而导致录取机会反而增加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考生和家长要正确分析这种情况。

  三、总分与相关科目分数的关系

  有的考生高考总分虽然已经达到某省(区市)的规定或某院校的录取线,然而由于报考专业的相关科目分数偏低,往往不能被录取,所以考生在选报专业时,也要考虑到自己相关科目的成绩。比如外语类院校,往往会对英语单科成绩提出一定要求,医学类院校会提出化学单科成绩要求,考生一定要处理好这一关系。

  四、批次与批次之间的关系

  高校招生是分批次安排录取的。考生在填报高考升学志愿时,每一个批次之间的关系一定要弄清楚,一般情况下,前一批次的志愿不会影响后一个批次志愿的录取。不同省(区市)或同一个省(区市)的不同年   度,其录取批次也不一定是相同的。

  五、第一志愿与第二、三志愿的关系

  填好第一志愿是考生提高录取成功率的关键,这在每批次中的录取表现最为明显。我们说第一志愿非常重要,但并不是说第二、三志愿不重要。事实上,由于学校志愿分布的不平衡性,每年总有一些院校的第一志愿无法录取满额,需要调阅第二、三志愿甚至调配志愿考生的档案。加上教育部又特别规定,当高校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不得拒录第二志愿考生。因此,第二、三志愿不是可有可无的。假如因各种因素未被第一志愿高校录取,你所填的二、三志愿“梯度”合适,且二、三志愿学校的第一志愿录取未满额的话,第二、三志愿就会起作用。因此,不能认为“第二、三志愿没有多大实际意义”。根据以往考生填报志愿的经验表明,在处理第一和第二、三志愿的关系时,应采取“第一志愿要重视、第二志愿不轻视、第三志愿不忽视、调配志愿要表示”的方式来对待。

  六、学校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这里所说的学校与地理位置的关系,是指某一具体高等院校校址所在地的省(区市)。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自然地理、气候、经济发展、生活条件等自然、人文状况差别很大。现在考生的父母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远走他乡”,尤其是生活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大城市的考生,更是难离“故土”。于是,地处北京、天津、上海、成都、南京、广州、大连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报考人数众多,录取分数高,竞争激烈,即使是一些历史不长、教学科研水平一般的院校也是门庭若市。而地处“新西兰”(新疆、西安、兰州)、云贵、东三省等西北、西南、东北“两北一南”地区的高校报考人数相对较少,甚至生源不足。家长们不愿让子女到“外地”上学的原因,不外乎怕孩子受苦和毕业不能回到身边。这样的担心完全可以理解。但现实正相反,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西部的经济虽还不发达,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不比东部差多少。大学毕业生就业实行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除少数定向生外,那种毕业分配指令性计划已成历史,只要毕业生本人愿意,都能回到生源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