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教育迈进"4%时代" - 教育新闻

2012-06-0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我要评论(0)


  2012改革攻坚·求解“五件困难事”
  中国教育迈进“4%时代”

  今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指出,2012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4%,这个中国为之努力了19年的目标终于接近实现。

  在3月14日与中外记者的见面会上,温总理再次强调,本届政府任期最后一年要做的5件困难事之一,是实现教育经费占GDP的4%,并使经费合理使用。

  A
  4%缘何引关注?
  教育蛋糕终于多切一份

  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刚宣读完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校长沈士团就接到了朋友的祝贺电话:“你呼吁多年的教育4%终于要实现了。”此前,除了校长和原全国政协委员,沈士团还有另一个称呼:“4%专业户”——他多年来呼吁“4%”不下10次。

  其实,4%并不是个新提出的目标。早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48条就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

  为什么是4%?提出这个数字的研究过程还经历了一个10年。据亲历了“4%”出台全过程的北京师范大学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院长王善迈介绍,1983年,在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另一方面教育经费短缺的背景下,当时的中央政治局设立了教育经费应占国民生产总值多大比例这一课题。

  课题组选择了39个国家,建立数据库,用模型计算,并根据2000年预估的人均GDP,再经过多部门共商,4%这一目标才得以诞生。

  这一目标的制定,在中国教育史和公共财政决策史上,画下了浓重的一笔。

  不过,遗憾的是,这浓重却被稀释了12年——目标并未如期达成。2001年这一比例才突破3%的大关,达到3.19%,2002年到3.32%,而2003年又降为3.28%,2004年跌至2.79%。从2006年开始稳步增长,到2010年底增加到3.66%。

  专家分析表示,4%的推迟实现有许多非常复杂的因素。毕竟这个数字连接的从来不只是教育一环,而是多个领域的改革。

  “重不重视教育,就看你在教育事业上舍不舍得花钱”。这一次,4%写入预算,是归还“欠账”,但也同样表现出了中国政府以人为本、发展教育的决心。有分析者如是表示。

  “财政教育投入的增加,得益于近年来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袁连生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我国预算内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从2000年的12%提高到2010年的14%。”

  “教育应该走在经济建设的前面。”经济学家们多次如是表示。在此领域,行动已然展开。

  B
  增加的经费怎么用?
  “雪中送炭”重点促公平

  晚上9点多,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的大山深处,汨湖乡姚峰界小学的老师王化安刚刚备完课。他一个人的肩上挑着24个留守儿童的教育希望。

  “整个小学只有我一名老师,如果我不干了,学校就会撤掉,这24个孩子就要翻山越岭去外面念书。”王化安坦言,1998年,从父亲手里接过姚峰界小学的教育“接力棒”后,中途不止一次想放弃,但是父亲的话——“只要我在一天,这里的读书声就不会消失”,让他数度咬牙坚持了下来。

  王化安已经知道了教育预算增加的好消息。提到增加的教育预算如何分配,他的愿望很朴素:“眼前最想得到一笔资金,用来在学校门前三四米深的大沟上建水泥桥。”因为“雨季要涨水,学生过木桥很危险”。

  姚峰界小学的困难并不罕见。数字化现代教学在城市普及的同时,姚峰界小学这样设备简陋、师资缺乏的农村学校仍不在少数。而这些,已成为增加的教育经费指向的重点方面。

  “教育经费要突出保障重点,加强薄弱环节,提高使用效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源配置要向中西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如是明确指出。

  增加的教育经费怎么用?目前最需要的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雪中送炭”,而不是“重点发展”的锦上添花——这一点已成为政府和教育界的共识。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陶西平分析,当下,入托难、农民工子女上学难、城市学生择校热等都体现着老百姓的教育焦虑。缓解这些焦虑,最根本的就是投入足额教育经费,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客观而言,在增加投入、促进教育公平方面,我国已取得了相当的成绩。

  今年两会,与“4%”几乎同时宣布的还有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已全面实现“两基”目标,即“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目标实现的背后,是不懈的努力。

  以2011年为例,这一年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大约为3254.9亿元。其中160多亿元用于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推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680个县、约2600万学生;41亿元支持中西部地区新建、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1001所;近210亿元改善民族教育办学条件、资助困难学生……

  今年3781.32亿元的中央财政教育支出的顶层设计也已绘制完毕,其中促公平的路线图更为清晰突出: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安排资金1057.54亿元;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支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接受义务教育,安排资金82亿元……促进地区间、城乡、校际间教育公平的投入占中央财政教育支出的比例,将近一半。

  当然,4%的预算中,中央财政支出只是其中一部分,在约2.2万亿元教育投入的盘子中,地方是大头。地方投入的具体安排与落实,将是今年“4%”目标落实中人们拭目以待的“重头戏”。

  C
  科学投入如何探索?
  “十八般武艺”促细化

  走进北京市顺义区天竺镇中心小学,教室外雪白的墙壁上贴着学生根据汉字的文化渊源绘出的一幅幅作品。这是学校特色项目识字教学的内容展示。

  “政府已经拨付30多万支持我们的识字教学项目,我们邀请首师大的文字学专家一起研究编写了字源识字教学手册。”学校校长张秀华告诉记者,这一教学项目的成果将在顺义区的教学联盟内跨校共享,而作为农村小学,学校还得到了顺义一中联盟中城区学校的优质资源。

  据介绍,目前顺义区已成立3个城乡教育联盟,在这种城乡联动、均衡发展的模式下,教育投入通过资源共享,发挥了最大的效率。

  与北京的组团联盟促公平的模式不同,上海是采取了“委托管理”的模式,由市教委出资购买专业化服务,委托优质学校或教育中介机构管理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小学校。

  教育经费增加以后如何真正发挥其促公平、提质量的作用?这一点已成为政府和从业者关注的重点。

  包括北京和上海在内的全国27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与教育部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个个使出十八般武艺,配合各种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改革措施,探索教育经费投入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对于教育经费科学使用的探索,需要创造性的畅想,更需要严谨的深思。

  陶西平认为,教育投入不仅涉及教育领域,还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它的合理落实也需要一个稳步推进的过程。

  陶西平举例说,城市的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建设投入,还要考虑城市的人口承载能力。城市一味地接受农村孩子,而不考虑他们未来的生活就业等情况,“并不一定就是对孩子负责”。此外,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置身于城镇化大背景,与户籍制度等也密切相关。“教育投入需要政府的统筹考虑。”陶西平说。

  相关专家表示,如何花好教育经费,这必然要经历一个由教育基本普及到均衡发展,再到追求高效率高质量的长期历程,这在美、英等发达国家也不例外。

  此外,教育经费使用的透明也是目前公众所关心的。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中央检查组一走,打给教育局的钱立刻被抽走”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这些地方政府还抱着“钱投在教育不易出政绩”的想法,没有把教育当成国家民族的立身之本。

  对话:
  算算4%这笔账

  日前,记者就财政教育预算等问题,专访了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学校财务管理研究所所长袁连生。
  记者:为什么今年财政教育预算能够制定4%的目标?

  袁连生:财政教育投入的增加,一方面得益于财政收入随着经济发展以更快的速度增加,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持续提高(从2000年的15%提高到2010年的21%);另一方面得益于近年来政府对教育的重视,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相对降低经济支出的比例,增加了教育支出的比例。

  记者:教育经费预算增加了,您觉得这笔占GDP4%的资金应该如何分配?

  袁连生:教育经费的分配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保持原有规模的教育事业正常运行和进行新的扩展。增加的教育经费可以用于新的扩展,如提高教育质量、增加更多入学机会、提高教育公平等多个领域。

  我认为,目前中国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教育不公平和质量不高,而不是数量的不足。因此,新增的教育经费应更多用于提高公平,如增加各级教育的学生助学金,为大学生助学贷款提供财政担保,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为流动人口子女提供免费义务教育等。还可以将增加的教育经费用于提高教育质量。不过,仅增加教育经费不一定能提高教育质量,影响质量更重要的因素是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

  记者:今年中央很多部门晒了预算,教育部预算最高,您如何解读教育部2012年的预算中各级教育投入的分配?分配是否合理?

  袁连生:由于中国是各级政府分担教育经费的教育财政体制,教育部的部门预算只反映教育部机关和主管的教育机构的预算状况。教育部主管的主要是中央高校,且主要是非高职院校,所以经费支出主要是高等教育支出。教育部的部门预算不能反映全国教育经费的分配情况。

  判断教育经费在各级教育的分配比例是否合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如果某一级教育供不应求,普遍出现入学难、入学贵现象,则这一级教育的投入是不足的;反之,如果某一级教育出现招生不足,供大于求,则这一级教育的投入过高。从最近几年的教育供求状况看,中国目前存在学前教育投入不足、高等教育投入相对过高的问题。

  记者:教育投入实现占GDP的 4%后,您觉得教育投入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袁连生:财政教育投入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投入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不够。应该切实按照预算法的规定,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真正行使财政支出的决策权,按照教育法等法律中有关教育投入的规定,保障教育经费的投入与合理分配。而不是依靠某个领导人或财政部门的重视,来争取教育经费的增加。

  点睛:
  用什么留住农村教育的“根”?

  带着一搪瓷杯的咸菜,穿着一双老布鞋,我的外公外婆,上世纪40年代生人、60年代师范毕业生,就是这样翻山越岭,去村子里教书,风雨无阻,疲病无阻。

  在21世纪,还有条件这样艰苦的教师吗?有,他们是偏远落后地区的乡村教师。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大山深处的姚峰界小学,只有一名老师王化安,他包揽了语数音体美的全部课程。得到政府补贴后,月收入也不足千元,两任妻子都因为条件艰苦,离开了坚守深山的他。

  乡村教师,燃起了我国广袤农村知识与智慧的星星之火。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两基”目标,他们是中坚的执行者。

  不过,遗憾的是,当下,还有不少乡村教师跟王化安一样,面临着生活的窘境:工资有些微薄——每月收入大多在1000-2000元;居无定所——国家住房政策调整后,学校不再建教师福利房;设施和生源相对落后,教学压力重。

  而外面的世界比起几十年前,则增添了更多的精彩和诱惑。

  坚守乡村,留守大山深处,勤恳教学,值得敬佩,可歌可泣;而跳出农门,走到信息化、数字化的教室里,走到有咖啡厅、剧院和图书馆的城市中,作为个体,这样选择也无可厚非。

  然而,当选择后者的人越来越多时,对农村而言,则可能意味着教育资源的流失和教育火种的熄灭。

  如何留住乡村教师、留住农村教育的根与火种?国家的政策应提供坚强的支撑。

  事实上,为了向农村输送教师,国家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参与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特岗计划”的大学毕业生可享有免试攻读教育硕士等优惠条件;城乡的中小学教师在评定高级职务时,原则上要有一年在农村或者是薄弱学校任教的经历……

  上述政策已收到了良好的成效。“特岗计划”自2006年实施以来,已为22个省的3万余所农村学校输送了约24万名大学毕业生。

  不过,一年也好,三年也罢,这些教师,很多最终还是成为农村教育中“流动的风景”。

  如何让农村教师心甘情愿地扎根下来?最根本的还是要提升农村教师的待遇。

  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农村教育和教师待遇更需要跟上城镇化水平。农村教师的待遇甚至要高于城市教师,才能吸引教育人才前往、留在农村。

  同为农村小学,深山里的姚峰界小学,地处北京经济发达区县的天竺中心小学,两者硬件水平不在一个层次上,但最渴望的都是优秀教师,因为“教师是最硬的软实力”。

  教育以人为本,教育投入更要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是学生,他们应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这里的“人”更应是老师,比起宽阔的操场、漂亮的教学楼,他们是学校更为宝贵的财富——在没有投影仪和电脑的教室,知识靠他们一笔一笔写在黑板上,在没有乐器和网络的学校,他们的嗓音与歌喉教会学生歌唱和美德。

  教育投入多投在教师身上,这投去的不只是资金,更是一份敬意,一份鼓励,一份国家的希望。

  “教育投入需要政府的远见和决心,同时更需要建立有效的教育经费监管制度。”有分析人士如是表示。

  事实上,目前教育部已明确表态:教育经费从分配、使用到结算,都要有纪检审计部门的参与;建立重大项目的使用公告制度;建立健全教育经费使用评估、项目验收机制。

  “目前教育部已经成立落实4%工作办公室,体现了对4%落实的重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霓告诉记者。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目前这一机构还属于行政性质,只有赋予其独立的预算、监督、问责的权力,它才能有效地监督政府和学校。

  相关专家也表示,达到4%,还只是一个起点。而且4%,这个数字还算不上辉煌,“穷国办大教育”的局面还远没有改变。确立目标,补上“欠账”,努力将投入落到实处,4%这个扁平的数字才能抽枝散叶,结出立体的果实,向着更厚实、更成熟的未来迈进。

 

    本栏目标明转载文章的出处,并保留转载文章在原刊载媒体上的署名形式和版权声明(如有),但本栏目对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属和权利瑕疵情况不承担核实责任。如发现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


顶一下

踩一下
 
回首页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评论内容

    热点推荐

    新闻排行

    顶一下


    • 顶一下

      声 明

      敬告广大消费者:诺亚舟在淘宝网设有官方旗舰店及授权经销店,敬告消费者于……

      查看评论新闻中心


    • 顶一下

      基于云计算的诺亚舟云学习系统设计及应用

      基于目前教育信息化及人类学习模式发展的需求,诺亚舟提出“云学习”系统,……

      查看评论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