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走访那些以家为学堂的孩子们 - 教育新闻

2012-06-25 来源:新华网 我要评论(0)


      6月7日至9日,北京7.3万余名考生参加高考;这两天,又有8.8万余名考生走进中考考场。如果算上考场外的各种保障和等待,6月的北京,学生和考试无疑是焦点。

  但在北京,还有这样一群孩子值得关注:他们没有选择校园,而是在家自学。

  睡觉可以自然醒,作业可以无所谓,成绩可以没高低,想看电视打游戏?OK……

  这些孩子在家庭学堂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谁来教他们?对家长而言,是什么让他们有勇气让孩子脱离校园?他们对孩子未来的期许,又是怎样的?

  近日,本报记者探访多个自学孩子的家庭,试图呈现孩子学习、生活状态。

  多位教育专家表示,在家上学虽然自主性更强,更激发孩子潜能。但关键要看家长们的“教育设计”,这种选择要慎重。

  案例一 【专项教育】

  9岁女孩的艺术童年

  6月20日下午3点,牡丹园地铁站附近广场。

  “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一串快节奏从音箱里飘出,一个“粉裙子”在绿地旁舞动。

  希望女儿能成明星

  穿粉裙子的馨文头扎马尾辫,舞姿吸引了众多路人。

  “好好跳,一会给你买可乐。”母亲张倩莲叮嘱馨文。

  粉裙子有点不耐烦,眉头微皱,但听到“可乐”,吐吐舌头,继续练舞。

  9岁的馨文没上过一天学,对她而言,广场就是学堂。

  2007年5月,张倩莲甩下了在秦皇岛的生意,举家来北京。“希望女儿能成为明星,给她更好的成长环境。”

  馨文的成长,无法绕开母亲为她设计的“明星梦”——两岁时刚会走路,就被妈妈领着去舞场跳舞;为锻炼孩子的胆量,专挑人多的地儿让她扭屁股……

  每一两天自学1小时

  馨文6岁时。张倩莲做出让丈夫和亲友诧异的决定,“不去学校”。

  对于学校,张倩莲有特别的认识:“身边一些孩子学着学着就傻了,灵气没了,甚至抑郁……”

  张倩莲认为,9岁以下的孩子,该吃好,睡好,玩好,“至于学好,那是以后的事儿。孩子大了自然能学好。”

  6岁到9岁,馨文基本上“睡觉睡到自然醒,十来点还在睡;每天溜溜冰、跳跳舞、唱唱歌;想写字了,就给她找个带拼音的书,照着描……”

  她并没给馨文留太多作业。每一两天,馨文自学1小时。“在电脑上听英语、拼写汉字。”女儿机灵,不好管,“有时两三天才写一张纸的字”。

  小馨文说,目前,她学了将近一百个字。

  20日中午,一页方格纸被写满后,小家伙吐吐舌头,打开电脑,点了首《爱情三十六计》,对镜子跳起了舞。

  “跳得疯狂些。”张倩莲指导着。

  打算重回校园

  馨文说,刚开始时,见小伙伴们背着书包去校园,她在家真有点不适应,也想去上学,但慢慢就习惯了。

  现在,每每路过学校,馨文总会说“不感冒儿”。

  这几天,在丈夫及亲友们的一再劝说下,张倩莲决定让女儿重回校园,目前正在与海淀一所小学商谈。

  张倩莲已想好女儿在学校可能出现的不适应,“如果女儿感觉学习压力大,隔三岔五,我会给女儿请假休息;如果女儿作业多,我和她爸爸帮她写。”


  案例二 【“无为”教育】

  将“无为而治”走到底

  五年前,冲冲开始以家为学堂。

  他在家“上学”的方式有点特殊,因为老师是他自己,他今年11岁。

  冲冲退学后一年,爸爸马先生做出了一个颠覆性决定,让儿子自由成长,没课本,没作业,没考试。

  家成了战场

  现在冲冲每天的生活很简单,爸爸妈妈去上班,他自己买菜做饭、逛市场、看展览、买书看书,十足的自由人。

  回想五年前,读小学一年级的冲冲,作业写到深夜十一二点,是常有的事。

  课后练习题、卷子,老师印的题,实在没的做了,做过的习题擦掉再做。

  他和妻子多次去学校找老师。

  “那还练字,练图画呢。”老师这样回复。

  活泼好动的冲冲,在无休止的作业中透不过气来。入学没多久,就闹着不要上学。

  完不成的作业,下滑的成绩。这个家每天围绕着成绩、作业,孩子和大人,大人和大人之间,争吵不断上演,家,一下子成了战场。

  马先生尝试其他学校,可他发现,学校都是用分数衡量学生,只要好一点的学校都是升学率高的,分数高的。“只要分数还在,你就无处可逃。”

  马先生决定“抗争”:带孩子逃离,回家上学。

  “他要想学总会有办法”

  师范毕业的马先生曾做过两年老师,在家教儿子难不住他。

  教孩子一年后,他又困惑了。

  孩子在家上学,无非是教室换作了家、老师换成了父母、外国教材替代中国教材、现代文变成四书五经,这不换汤不换药吗?

  这和学校教育有何两样?既然选择抗争,那就要彻底摒弃你对抗的那一面。

  马先生奉行“无为而治”,“不教他,他要是想学总会有办法”。

  他相信,孩子是最聪明的,更清楚自己的需求。

  马先生说,冲冲七八岁就自己坐公交四处跑,买菜购物逛宠物市场,跟店家讨价还价,买回来的东西质量不好,又自己坐车去找人家理论退货。9岁时,他自己用google查询路线,骑车去十几里外的姥姥家。

  冲冲爱读书,自己去买莎士比亚全集,买前不忘在豆瓣上查询哪个翻译版本更好。

  “我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马先生誓将“无为而治”进行到底。“你教得了一时,教不了一世。”趁早让孩子进入社会角色,面对现实,学会生存,比单纯学习知识更重要。

  案例三 【精英教育】

  让他读世界一流大学

  伴着DVD,7岁的乐乐大声唱着英文歌,冲进爸爸卧室,玩起“跳跳床”。

  曲终,他回到沙发上捡起“英语故事书”。

  7龄童读完150本英语书

  张乔峰点拨了几个新单词。“爸爸,这单词不用教,我早会了。”乐乐不时为故事里的情节捧腹,有时会和爸爸分享,“小恐龙的鼻子撞疼了”。

  这是乐乐的一节英语课,故事书就是教材。

  由客厅改造成的教室,墙上贴着单词表,客厅书架上有三层摆满了英语书,薄的10多页,厚的几百页,“乐乐已经读完了150多本。从厚度和重量上,都是学校教材的50倍。”

  发现力与创造力

  吃饭、读书两用的桌上有一个白瓷大碗,里面几片菜叶,中间是一个黑色的蛹。这是张乔峰买菜时发现的菜青虫,他特意留下,让乐乐观察菜青虫变蛹、化蝶的过程。

  乐乐打开电视,调到他喜欢的卡通频道。一会儿又摆弄起钟摆玩具,一会儿又去做飞行气球,吹好气球,为气球安上轮胎——矿泉水瓶盖,牙签做车轴,其他部件是硬纸,他想着气球像飞机一样,滑着滑着就飞起来。

  看到儿子的创意,张乔峰愈发感觉让乐乐在家上学是正确的。

  去年九月,乐乐在民办寄宿小学就读。入学三周,张乔峰就感觉不对劲:“每次回家,(孩子)都蔫蔫的。”

  最让张乔峰不能忍受的是教材,“一本薄薄的教材,要学好几个月。”

  “上面的内容,我都没兴趣,何况孩子。”这和张乔峰让儿子入读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相去甚远。

  这个47岁的父亲开始不安,“不知孩子的未来在哪。”最后他让儿子退学,“孩子也愿意。”

  “我有北大文凭,是文理复合型人才。”1983年考进北大物理系、后改学社会系的张乔峰信心满满。“一个人教全部课程不在话下。”

  乐乐的孤独

  他给儿子报了7个兴趣班,跆拳道、足球、钢琴、书法、美术……

  乐乐也有失落的时候,听说有客人带小朋友来,他不停问爸爸,“小朋友们什么时候来啊?”“一个还是两个啊?”看到一位阿姨和一位20多岁大哥哥出现,他向他们身后打量着,“小朋友怎么没来啊。”

  他一声不响回到沙发上继续看电视,有点失望,“我有一个朋友,是学跆拳道时认识的,但我不记得名字了”。

  ■ 追访

  网络家长会 QQ群爆满

  采访近两周来,在家上学的孩子数量,记者尚未找到详尽权威的统计数据,但此情况绝非偶然或个例。

  2011年底,带女儿在家上学的江西人徐雪金成立了“在家上学联盟”网站。

  他介绍,目前注册联盟的会员有7000多个,其中正实践“在家上学”的会员有2000多个,其余的会员有选择私塾或学堂的。

  徐雪金说,还有很多在家上学的孩子家长不愿对外展示,现实数据远远超过联盟的会员数。

  6月21日,网络搜索可查到多个在家上学QQ群。记者以学生家长身份申请加入“在家上学联盟”和“北京家学成长”群。“在家上学联盟”QQ群的群主很快回复,“此群已满,可申请加入‘在家上学联盟二’群”。

  “在家上学联盟二”群中,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的家长达365名,并留有孩子的年龄,性别等资料。

  “北京家学成长”群中,群主“志在圣贤”称,群中82个成员,以北京家庭为主。

  在以上网站和QQ群中可见,很多家长交流心得、讨论课程设置、分享师资和课件资源,还留下联系电话或QQ号,寻找在家上学的同龄孩子建立学习小组。对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网友的经验纠偏。

  ■ 视角

  在校老师:孩子不入校弊大于利

  王先生的儿子在北京某实验小学读四年级。“如果我有条件,我也让儿子在家学习。”王先生说,2年前的一件事,让他有了这个想法。

  儿子的课堂录音

  那次,他叮嘱儿子用录音笔录下学校两天的全部课程内容。儿子照做了。

  王先生反复细听录音资料。“发现教学内容随着老师的心情而变化,比如老师批评一个学生,一个班的学习都会暂停,甚至耽误半堂课;有的老师对学生进行训导式教育,语言冷嘲热讽……”

  王先生回忆,偶尔儿子在家还会随口冒出一些粗话,“家长都特别注意这方面的教育,多半是在学校学到的。”

  校园教会孩子的不止书本知识

  顺义区某学校初中英语教师李女士认为,孩子从求学到走向社会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学校对孩子的教育,不仅包括书本上的知识。她认为,孩子在家上学弊大于利。

  在李老师看来,目前在家上学孩子的家长,更多是出于对孩子的保护。而这种保护,让孩子失去了更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比如团队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交往交流能力,这都是在家里学习很难汲取到的。

  社会机构调研在家上学族

  “在家上学”这个群体的出现,受到调研机构的关注。

  去年夏天,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启动了“在家上学”调研,项目预计今年底完成。

  “这个群体在中国的具体数量、教学质量和发展速度等状况,都还没有任何专业机构做过权威的统计和调研。”21世纪教育研究院项目官员肖雪说。

  肖雪介绍,这个群体在国内的合法地位也还有争议,调研为促进政府和公众认识“在家上学”,促成政府对其立法并监管。

  ■ 专家观点

  在家受教“耍单儿”社会辅助尚处空白

  有教育专家认为,家庭自主教育相对学校教育而言,自主性更强,更能体现孩子的个性,激发孩子潜能。但在家上学,关键要看家长们的“教育设计”。多位教育专家强调,选择在家上学,家长尤应慎重。

  建议1:修改现行义务教育法

  储朝晖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他介绍,在家上学,就国内而言,目前与义务教育法相违背,义务教育法要求孩子到指定的学校接受教育。

  储朝晖介绍,美国、日本都出现过“家庭自主教育代替学校教育”案例,之前也与相关法律相违背,但因现象普遍存在,政府逐渐修改了法律,允许具备一定条件的孩子接受家庭自主教育。

  储朝晖建议,如果在家上学成为未来教育不可或缺的趋势,建议不妨修改现行义务教育法,保证“在家上学”群体的合法性。

  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与人类发展系主任刘云杉看来,在家上学悄然兴起,与当下学校可能存在的教育积弊不无关系。如学校是兼顾大多数人的集体授课,对少数学生的关注会不够。另外,一些学校只看重成绩、名次,可能忽视学生身心的发展和人格的培养。

  建议2:在家上学也能和学校接轨

  学校教育或存积弊,但“在家上学”也未必一定好。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称,是否支持在家上学,要看家长们的“教育设计”。过程中,应通过立法,将在家上学纳入法律监管系统,明确政府和家庭的责任,如政府应对在家上学形式、父母应有资质、课程设置进行监督,相关教育部门评估在家上学质量。如果一些家长达不到在家上学标准,就会影响孩子成长。

  储朝晖提醒,在家上学,家长不能忽视孩子们之间的交流,孩子群体间的沟通交流,是成长的必修课。就国外而言,政府和民间机构会针对家庭自主教育的孩子,经常开展交流活动;而在我国,就目前而言,相关教育类活动还处于空白。尽管义务教育阶段设计的一些课程被一些家长所诟病,但综合的教育课程毕竟也有合理之处,家长不能忽视。

  刘云杉建议,在家上学,可实行学区制,在家上学的孩子在学区内某个学校做登记备案,定期做检测评估。学校也可以定期家访,孩子可以定期回到学校参加考试、重要活动。

  ■ 官方说法

  市教委咨询热线:不提倡在家上学

  对孩子父母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采访中,多位在家上学孩子的家长说,学校并不愿意让孩子离开,但因家长坚持,学校只能妥协,在家自学的整个过程中,并未见任何政府和教育部门的介入。

  6月21日,北京市教委教育服务咨询热线工作人员称,之前也遇到过类似的“在家学习”案例,但家长所反映的类似情况并不多见。该工作人员称,孩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家长都应该尽到教育的义务,将孩子送到学校读书。如果孩子在家学习,与义务教育法相违背,另外家庭教育环境,家长知识水平,孩子受教育进展等都可能与学校教育相脱节,可能影响孩子成长。

  该工作人员称,不提倡家庭自主教育。针对“在家学习人群如果增多,教委有何举措”,该工作人员称,将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

 

    本栏目标明转载文章的出处,并保留转载文章在原刊载媒体上的署名形式和版权声明(如有),但本栏目对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属和权利瑕疵情况不承担核实责任。如发现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


顶一下

踩一下
 
回首页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评论内容

    热点推荐

    新闻排行

    顶一下


    • 顶一下

      声 明

      敬告广大消费者:诺亚舟在淘宝网设有官方旗舰店及授权经销店,敬告消费者于……

      查看评论新闻中心


    • 顶一下

      基于云计算的诺亚舟云学习系统设计及应用

      基于目前教育信息化及人类学习模式发展的需求,诺亚舟提出“云学习”系统,……

      查看评论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