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伤不起的“苹果三件套” - 教育新闻

2012-08-15 来源:新华网山东频道 我要评论(0)


  随着大中小院校开学日期的临近,商场中的“开学经济”也日渐火爆起来。近日一则女生因其母亲不给买“苹果三件套”,而说出“不给我买,就让我在大学丢脸去吧”的报道引发网民的热议。

  一些专家和网民表示,“苹果崇拜”反映出不健康价值观的同时,也折射出家长教育方式不当与社会的物质化氛围。对此,家庭、学校、社会舆论应形成合力,引导青少年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核心网事:开学要“苹果三件套”引发热议

  据《北京晚报》报道,女儿即将去外地上大学,在北京某电子卖场要求母亲为其购置总价2万元以上的“苹果三件套”,母亲面露难色,结果女孩儿甩下狠话,扬长而去,母亲在一旁低声抽泣。“不给我买,就让我在大学丢脸去吧。”这句话就出自那位气哭母亲的女孩口中。

  许多网友对女孩的行为表示不理解,认为现在一些年轻人对于父母的体谅不够。新浪微博“久久依舍”则感叹孩子不懂事:“那些钱不是抢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都是爸妈的血汗钱啊,你们不心疼吗?”

  腾讯微博“你觉得大学新生入学没有苹果三件套丢脸吗”的民调投票显示, 31458名参与者中,只有2.3%认为“丢脸,别人有自己没有”,而有77.27%的人认为“上大学和苹果有什么关系?”

  还有评论认为,该反省的不只是孩子,还有父母。演员马伊琍发表的一句评论“养不教、谁之过?”引发数千网民共鸣。网民“王丽”的评论也认为,要让孩子明白,大学是锤炼人格和提高涵养的地方,不应用富有的装备来标榜自己的“鹤立鸡群”。

  但也有一些网友“吐槽”,是社会和学校里的攀比风气逼孩子这么做的。“如果其他人都有,而自己没有,同学们一些聊天的话题都插不上嘴,会有被抛弃的感觉,难免会有自卑感。”新浪武汉网友“青风侠”说。

  记者调查:“开学经济”火爆背后凸显攀比风盛行

  13日下午,记者来到北京西单大悦城的苹果专卖店,发现“苹果崇拜”的现象在青少年中非常普遍,不少学生将苹果产品视为理所当然的“必需品”。

  “iPhone4S很高贵,我觉得同学们都是这样想的,不信你问问别人。”即将上小学六年级的海日瀚告诉记者,班里大部分同学都有苹果手机了。

  一位在中国美术学院读大二的女生在摆弄一部ipad,她表示非常想买一部,一方面是“觉得好玩”,当被问及有无攀比因素存在时,她坦然承认。但她说,自己还没有收入,只能用家长的钱买,家里表示支持。

  而“开学经济”还不仅限于苹果产品。在位于西单大悦城五层的数码广场,迪信通手机专卖店的店员张云飞告诉记者,“不少学生会要价格比较高的,和家长的意见不合,我就会建议学生听家长的话,他们不需要手机有那么多功能。”

  在济南,“开学经济”现象同样明显。据苏宁电器济南分公司策划部部长姜晓辉介绍,每到开学前手机、电脑、数码相机的销售占比都会明显增长。“许多学生都想要品牌好的,这还是比较明显的。”他说。

  记者调查了解到,在校园里的攀比之风已渗透到很多领域,并且一些学生的消费水平已明显超出实际年龄。2011年末国家统计局长春调查队对长春高校的调查和西北工业大学对西安高校的调查均显示,当前大学生的月平均花费为800多元,但最高的达到3000多元,最低的只有300多元。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马广海说,随着学生用品的日渐丰富,学生在学校里可攀比的东西越来越多,特别是刚到大学,脱离了中小学穿校服、坐校车的生活,更容易造成攀比心理。

  延伸阅读:“不攀比、不炫富”青少年需培养健康价值观

  一些专家表示,应该对青少年的物质追求加以合理的引导,这不仅要注重避免“穷学生”盲目攀比,也要减少“富学生”炫富,从而使他们在相对平等的环境中逐步树立起健康的消费观。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教授刘卫兵说,相较于学校和家长的评价,学生往往更在意同龄人对自己的看法,一旦同学中有部分人使用名牌产品,就会在学生群体中形成“伙伴压力”,也叫做“同辈压力”。

  不少专家认为,家庭和社会都应该给孩子创造良好价值观的环境。刘卫兵认为,学生们对名牌的追求其实也折射出社会的“拜金主义”,一些媒体常常宣扬财富对人的成功而言有多么重要,对明星、企业家的奢侈消费做大篇幅的报道,还有机构经常制作财富榜单;而社会上却非常缺乏有助于树立青少年健康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优秀文学、影视作品和新闻报道。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郭星华说,面对社会、学校对孩子的影响,家长更应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价值观,明白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应对孩子一味溺爱,不顾一切满足其要求。

  郭星华、马广海等专家认为,要从根本上纠正校园的攀比风,需要学校、家长、社会的多方着手、共同努力,其中重要的是从实际的社会活动中,培养青少年通过自身努力来追求物质需求的理念。

  “如果孩子真的喜欢某样东西,就应该告诉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比如,他想要iPhone,就可以鼓励他打工去‘赚’到,在这个过程中,他会获得很多体验和感悟。”郭星华说。

 

本栏目标明转载文章的出处,并保留转载文章在原刊载媒体上的署名形式和版权声明(如有),但本栏目对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属和权利瑕疵情况不承担核实责任。如发现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


顶一下

踩一下
 
回首页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评论内容

    热点推荐

    新闻排行

    顶一下


    • 顶一下

      声 明

      敬告广大消费者:诺亚舟在淘宝网设有官方旗舰店及授权经销店,敬告消费者于……

      查看评论新闻中心


    • 顶一下

      基于云计算的诺亚舟云学习系统设计及应用

      基于目前教育信息化及人类学习模式发展的需求,诺亚舟提出“云学习”系统,……

      查看评论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