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高考方案需细化 - 教育新闻
2012-09-07 来源:齐鲁网 我要评论(0)
别让其成“画饼充饥”
昨晚,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对于被社会广泛关注的“异地高考”政策提出了明确规定,给各地订出最晚时间线:各地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于2012年年底前出台,同时要求北京、上海等流动人口集中的地区防止“高考移民”。
异地高考方案终于获批,这是一大利好消息。“最晚时间线”为各地方案的出台设定了时间表,但将具体的方案交给地方政府,多少令人放心不下。
烫手的山芋到了地方政府手中,将很难超脱“我的地盘我做主”。此前就有专家提出,教育部不能把随迁子女就地高考的时间表和附加条件的制定权限交给地方。担心各省教育部门受地方保护主义压力,很难制定公平政策,并且全国各省份的步调不一,会造成不必要的混乱,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试想一下,获批的意见既没有统一的规范,又缺乏明确的强制执行力,很可能有的地方会过多保护既得利益,对取消高考户籍限制设定苛刻条件,使异地高考成为看上去很美的“画饼充饥”。
诚然,异地高考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开,考虑城市承载能力和满足在当地工作等门槛这两大准入条件也是符合中国国情,但在具体操作上不排除一些地方政府以这“两个条件”为理由自由裁量,设置种种较高门槛,使异地高考政策“草莓化”。比如对各地进城务工人员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的界定、对参加社会保险的具体年限、子女连续就学年限的具体要求;如何防止以“高考移民”为借口,为异地高考设置过高门槛和额外条件以及对随迁子女净流入数量较大的城市在多大幅度内增加招生计划,增加多少招生计划,随迁子女能从中分到多大“蛋糕”等等,都需要明确的政策跟进,否则,各自为政,自行其是,国家的善政很难在全国落地生根。因而,异地高考需要更多细化的顶层设计。
伴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人口流动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异地高考的改革之难,难在户籍“一页纸”。但不能坐等户籍改革来解决异地高考问题,国家应拿出更为具体的统一标准、条件和规范,使改革朝着一个方向发力。可先易后难,先让随迁子女自主选择考试地,当地教育部门与其户籍所在地教育部门构建网络联动机制,异地考试可比照户籍地考分、按照户籍地招生要求填报志愿,完成录取,解决异地奔波劳顿的问题。再如,通过确定不同的分数系数,解决名额分配不均衡、教育水平有高低、就读与报考地发展有差异的问题。通过加大技术投入,提升效率,先期解决“考”的问题,然后再区别不同地区来破解“取”的问题。总之,要想最大限度地保障高考公平,遏制地方保护对异地高考改革的影响,全国统一的政策越细越好,越硬越好。
本栏目标明转载文章的出处,并保留转载文章在原刊载媒体上的署名形式和版权声明(如有),但本栏目对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属和权利瑕疵情况不承担核实责任。如发现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
顶一下
踩一下
回首页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匿名用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