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民办村小艰难承载留守儿童教育之重 - 教育新闻

2012-11-26 来源:工人日报 我要评论(0)


  11月2日,位于安徽省肥东县陈集镇大魏村里的阳光小学又一次迎来了一群尊贵的客人。当天,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先森率领安徽省人大内司工委若干人一同来到学校看望校长陈万霞和正在这所学校里上学的几百名留守儿童。

  偏僻的乡村小学里突然涌进了很多坐着小汽车过来的人,这种热闹的景象在一年多前的大魏村并不常见。

  在一排摄像机和照相机的见证下,孩子们收到了书包、羽绒服等很多物品,喜悦的神情洋溢在每一个收到礼物的孩子脸上,只不过相对于第一次看见摄像机时的情景,孩子们还是少了很多惊奇和兴奋。

  阳光小学所在的大魏村,是很多肥东人眼里“最偏僻最贫穷落后”的一个乡村。在没有被新闻媒体报道之前,这所收留着原小魏村及其周边数百名留守儿童的小学,甚至连其本身的生存还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

  在多路新闻媒体的密集报道下,“暴得大名”的阳光小学很快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不仅学校收到了来自各方的捐助,而且其创办者陈万霞也获得了诸多荣誉。

  半年左右的时间,突然照射过来的温暖“阳光”,似乎驱散了笼罩在初创时的阳光小学身上的种种阴霾。

  不过,所有熟悉农村教育的人士都明白,在一个拥有庞大数量的农村留守儿童面前,一所阳光小学实在难以满足这个庞大群体的集体需求,零星出现的农村民办学校和不具持续性的社会支持仍然很难承受全社会留守儿童的义务教育之重。

  应时而建的阳光小学

  2004年,同全国各地正在进行的教育布局调整一样,肥东县小魏小学由于生源渐少,教学软、硬件严重缺乏,不得不同镇里的中心学校进行合并。随后不久,小魏村也与相邻的大魏村合并,村名改为大魏村。

  布局调整后的一个明显变化是,无论是教学设备,还是师资力量,学校都比撤并之前加强了很多。不过,学校撤并带来的问题也随之陆续显现,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学生上学的路途比之前远了很多,这给无法随迁入城的留守儿童带来了麻烦。

  小魏小学被撤并之后,原小魏村的孩子们只能到距离村子5里之外的大魏小学或者赵集小学读书,这尤其给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带来了很大困难。

  “由于孩子们年龄小,加上路况较差,步行到那两所学校至少要一个小时。春夏季节还好些,一到了秋冬季节,孩子们天不亮就得起床,每到雨天就更不方便。”在原小魏小学当了15年代课教师的陈万霞对学校撤并后给村里孩子们上学带来的困难非常了解,这也成为她创办民办村小的一个重要动因。

  2006年,已经成功地在县城一所民办中学里谋得政教部主任一职的陈万霞决定回到原小魏村办一所民办寄宿制小学。彼时,陈万霞在县城里一个月的工资相当于原来在村小当代课教师时半年的工资收入。不过,主意已定的陈万霞觉得,她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帮助留守儿童克服上学的困难。

  陈万霞回乡办学的想法得到了村民们的大力支持。原小魏小学虽然被撤并了,但学校的房舍仍然保留着。村里同意将闲置的学校房舍借给陈万霞,一些村民也自发地赶来帮忙打扫校园。

  陈万霞将学校取名为“阳光小学”,寓意让留守儿童沐浴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阳光与阴霾同时伴随着学校

  董莹露在阳光小学上三年级,父母离婚了,她一直跟着外婆生活。刚上学时,董莹露性格比较内向,成绩也一般。每当老师问她:“想不想爸爸妈妈?”她总是倔强地回答:“我不想他们,我喜欢校长妈妈。”

  董莹露说的“校长妈妈”就是陈万霞。

  “孩子的思想很单纯,谁对她好,她就喜欢谁。”当谈起这个孩子时,陈万霞这样说。

  一项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农村地区至少有5800万留守儿童,其中79.7%的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一起生活,而亲情缺失不过是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若干问题之一。

  阳光小学今年上半年共有学生306人,其中住宿生140人,走读生166人,留守儿童278人,占学生总数的91%,单亲家庭的孩子44人,占学生总数的15%。陈万霞觉得,她的这所学校,能开展一些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弥补爱的缺失。

  然而,在孩子们感受阳光小学里爱的温暖的时候,陈万霞和她的同事们却在经历着创业的艰难和折磨。

  师资匮乏是阳光小学办学的第一大困难。

  “我们这里远离市区,待遇不高,老师总是来了又走,很不稳定。”全校十几个老师每天围着300多个学生转,每个人都身兼数职。课堂上,每个老师都上几门课,语文、数学、英语,能教的都教;课堂外,每个老师还是孩子们生活上的保姆,吃饭、睡觉、有没有生病,这些他们都要时时关心。

  “老师们都没有一刻闲着,有时候实在忙不过来,只能感叹分身乏术。”陈万霞自己不仅是校长,也是司机和采购员。孩子病了,她带着看病;孩子回家,她开车接送;孩子有需要,她随时出现。

  阳光小学的另一个困难是资金缺乏。

  陈万霞在办学之初给学校的定位是办一所不要求回报的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每个学生每学期学费是400多元,生活费是1500元。这些钱主要用于购买书本等教学资料,发放老师、保育员的工资,以及负担师生们的伙食等,经费颇为紧张。

  没有钱,学校没法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图书来扩展孩子们的知识面;没有钱,学校没法购买更多的娱乐器材来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生活;没有钱,学校没法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食物来改善饮食。这些都让陈万霞感到烦恼和无助。

  初期办学时,因为没有钱翻新旧校舍,教学楼的墙壁是周边群众义务帮忙粉刷的,学校的宣传展板也都是自己动手做的。那一两年时间,连食堂的蔬菜都是附近村民送来的。好在附近的村民听说陈万霞创办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的事情后,都愿意来帮忙。

  “我真的很想让孩子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同样的教育资源,但是,一个人的能力实在太有限了。”有些时候,陈万霞甚至希望有别人能来接手这所学校。

  民办村小艰难承载留守儿童教育之重

  由于在社会上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当地政府有意将阳光小学打造成为留守儿童样板学校和示范学校。

  2010年和2011年,阳光小学年分别获得3万元和1.92万元的市促进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合肥市以及肥东县的领导也多次慰问阳光小学,并带去多媒体投影设备、体育器材、被褥等教学设备和生活用品。

  学校所在的陈集镇政府早在2007年即免费在阳光小学里打了一口井,解决了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镇政府定期联系外来挂职单位,每年到学校开展1次~2次赠书活动。针对阳光小学师资力量匮乏的情况,镇政府决定从中心学校和陈集中学选派体育、美术、音乐教师各一名,以走教方式支援该校。

  今年暑假期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捐助下,阳光小学对学校的围墙、操场、厕所、水井、教室等进行了全新的改造。由社会人士捐助的一栋崭新的综合楼也即将落成并投入使用。

  这一切一度给陈万霞带来了极大的欣喜和希望。不过,这所志在公益的学校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

  一次,爱心人士捐给阳光小学10万元钱,陈万霞决定用这些钱给学校老师们缴纳社保费。可没想到去社保部门一打听,17名老师每年需要缴纳的社保费需要近17万元,手头的这10万元钱远远不够用。

  今年开学时,名气越来越大的阳光小学吸引了周边更多的留守儿童。不过,生源扩大并不能给陈万霞带来欣喜,因为以学校现有的条件根本无法接收更多的学生。

  对于陈万霞的困惑,安徽省社科院社会学专家王开玉称,社会需要像陈万霞这样有爱心的人来关心留守儿童的教育,但是一个社会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寄望于个别人的爱心,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应该主要由政府来统筹解决。

  当下,逐渐走向空穴的农村小学大多面临着被撤并的命运。教育资源的整合在优化教学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村小撤并对地处偏僻地区、交通不便的留守儿童影响最大。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袁桂林早前曾经撰文指出,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应充分考虑服务半径,最好不要超过2.5公里。

  袁桂林认为,“在大规模撤并学校的同时,对于学生上学远的问题,政府没有将校车系统建立起来,只是采取了建寄宿制学校的办法,且寄宿制人员编制、卫生、安全等保障没有及时跟进,致使小学低年级学生不喜欢住校。同时,低龄学生过早脱离家庭教育,造成亲情缺失,非常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对于创办了第一所寄宿制民办村小的陈万霞而言,她在办学的过程中一直很纠结,因为她“既不能指望学校的老师们都跟着我一道受苦,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孩子被拒绝入学”。显然,志在服务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陈万霞,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栏目标明转载文章的出处,并保留转载文章在原刊载媒体上的署名形式和版权声明(如有),但本栏目对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属和权利瑕疵情况不承担核实责任。如发现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


顶一下

踩一下
 
回首页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评论内容

    热点推荐

    新闻排行

    顶一下


    • 顶一下

      声 明

      敬告广大消费者:诺亚舟在淘宝网设有官方旗舰店及授权经销店,敬告消费者于……

      查看评论新闻中心


    • 顶一下

      基于云计算的诺亚舟云学习系统设计及应用

      基于目前教育信息化及人类学习模式发展的需求,诺亚舟提出“云学习”系统,……

      查看评论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