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奥数十年变异:从选拔尖子到万人陪练 - 教育新闻

2009-11-12 来源:新华网 我要评论(0)


  50年前诞生的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用于发现和鼓励极少数超常数学人才;24年前中国开始正式参赛。

  10年前,中国奥数不断升温,进而演变为疯狂的“全民奥数”。

  目前,我国已有100余名少年选手获得国际奥赛金牌,然而,被喻为青年数学家重要奖项的菲尔兹奖却无人问鼎。中国真正的数学人才,似乎并未因奥数的全民化而培养出来。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与择校升学和产业利益相关联的“乱局”。

  面对各地相继出台的“封杀令”,奥数又发生了种种“变异”,奥数在中国将何去何从?

  “反封杀”困局——“看我七十二变”

  不再举办奥数学科培训和竞赛、禁止将奥数成绩和“小升初”挂钩、禁办奥数班……10月25日,成都市教育局的五条“禁令”,给疯狂的“奥数热”泼了一盆冷水。

  稍稍留意就会发现,这些被称为“釜底抽薪”的“禁令”,自2005年各地即陆续出台,然而,现状却是越“封杀”越火爆。

  在社会对奥数的口诛笔伐中,各地的奥数培训班依旧如“雨后春笋”。为规避禁令,很多机构打起了擦边球,变奥数为“新华数”“趣味数学”“数学思维训练班”等,奥数变得日益功利化、大众化、低龄化。

  镜头一:11月7日,星期六,距成都市教育局出台整治“奥数”成绩与“小升初”挂钩的“禁令”已近半月。记者来到当地“名师堂”“博学堂”等几家专业大型培训机构,虽然没有发现“奥数班”,但却找到了其“变身”后的数学思维竞赛班、训练班。负责招生的工作人员告诉一名“陪读”的家长:“现在政府查得严,你说要报奥数班,大家都怕。上这些训练班,也有奥数内容,授课教师就有奥数教练。”

  镜头二:同一天,位于北京海淀区学院南路的“巨人教育”培训机构,记者见到几十名家长陆续来到这里,争相为孩子参加小学六年级综合素质评估考试报名。几块展板前,醒目地标明“数学解题能力(迎春杯)”考试培训时间和收费通知。在工作人员提供给记者的宣传单上显示,08-09年迎春杯,巨人进入复赛人数就达2651人,奥数旋风的魔力可见一斑。

  镜头三:哈尔滨市一家名为“志远教育集团师资就业培训中心”的机构,专门开辟了奥数老师培训班,其在网站上称“奥数教师培训是就业的绿色通道”。记者8日打去电话询问,对方称确有此事,培训时间为11周,培训收费为4200元。

  采访中,一些家长向记者抱怨,他们也知道孩子没多大兴趣,但手里不拿几个证,就上不了名校。这之中最硬的就是奥赛、华赛等获奖证书。  

  万人陪练——偏离轨道的“全民奥数”

  当初设立奥数培训班的意图,只是想发现极少数中学生数学人才,然而随着获奖学生纷纷被著名大学破格录取,一些重点中学也开始把奥数成绩当作入学的参考标准。

  到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小升初免试入学的施行,各类数学竞赛的覆盖面不断向小学教育扩展,奥数开始升温,并逐渐脱离正常的发展轨道。在一年又一年的择校大战中,奥数成为小升初进入名校的重要砝码,成为流行的课外教育,并形成了“万人陪练”的奥数风。数以万计的家长趋之若鹜地将孩子送进奥数班,多数对奥数没有兴趣的孩子陪着个别有兴趣的孩子练,“全民奥数”风生水起。   
 
  一个心照不宣的事实是,时下与奥数相关的杯赛如华罗庚金杯赛、希望杯、迎春杯、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赛等,无论举办者是谁,举办的初衷是什么,现在几乎都拥有一个共同的职能:小学生进名初中的敲门砖、高中生进名高校的“助推器”。

  那么,在部分孩子、家长、老师眼中,“全民奥数”风又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呢?

  小学生——“抓狂”。在广州市协和小学上奥校的小伦,课业负担让孩子稚嫩的脸上,早早地架上了一副大厚眼镜。自从三年级上奥数班后,他几乎每天做作业至深夜11点,有时候是哭着写完的。谈起奥数题,小伦用“抓狂”两个字来形容。他做过这样一道题:一座铁路桥全长1200米,一列火车开过大桥需要75秒,火车开过路旁的电线杆只需15秒,那么火车全长是多少米?“为什么要关心开过电线杆的时间?我头都想大了。”小伦不解地说。

  家长——“憎恶”。在中直机关工作的孙先生提起奥数,脱口说出“憎恶”两字。为了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夫妇俩从没让儿子参加各种与奥数相关的培训班。然而,临近“小升初”,他傻了眼:要上家附近的师范附中,必须参加学校指定培训机构的奥数班。孩子不光要被逼着学奥数,更为尴尬的是——他还要另请家教去“恶补”前三年没学的“奥数”。

  老师——“残酷”。小学生学初中教材、初中生学大学教材……广州市奥校一位李姓老师说:“从来没有哪一种小学考试像奥数这样伤孩子自尊!一些小学生数学测验平均分为90分以上,而在奥数班,只考10多分,这样大的差距,让孩子们体会是很残酷的!奥数其实只适合少数天才孩子,对大多数孩子而言是‘拔苗助长’。”

  不少专家反对僵化的奥数训练。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认为:强制不想学的孩子去学奥数,不但影响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压制了对其他兴趣的开发。奥数几乎演变成万人陪练的项目,如果不叫停,会毁了他们。

  华裔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表示,学奥数的学生们习惯于解决别人出的问题,而不是自己发现的问题,他们以后不会有很强的创新能力。

  遏制奥数“泛化”——尚需标本兼治

  孩子们喊累,家长们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矛盾中挣扎,奥数已被日益泛化。

  一位“奥数”教练透露:“‘奥数’比赛的获奖率最高也就是千分之四。”与动辄几万奥校学员相比,拿到名校入场券的绝对是少数。也就是说,大部分孩子学“奥数”只是为能拿奖的尖子生做“陪练”,家长则是幼小孩子的“陪练”。

  针对这种现象,成都市教育局副局长娄进说:“当奥数教育逐渐被泛化并被异化为升学和择校工具时,当奥数市场因利益而疯狂时,就威胁到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面对着日趋功利化的奥数市场,政府部门如果再坐视不管,放任其疯狂,不仅是失职,而且是‘犯罪’。”

  那么该如何遏制奥数的泛化现象?近年来,全国许多地方出台了不少对于奥数的禁令,但效果却不甚理想。有关专家认为,要遏制奥数的泛化,仅仅依靠下禁令是不够的,下禁令只是治标,而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改革高考、中考以及小升初制度,淡化奥数指挥棒效应才是治本之策。

  采访中,一些家长和老师也持同样观点。他们认为近年来各地整治奥数多是雷声很大,雨点很小。要想真正地遏制奥数的泛化,就要使奥数与升学考试完全脱钩,否则“奥数怪圈”就很难走出。

  娄进认为,要治理奥数的泛化,加强教育督导机制建设也必不可少。教育督导机制薄弱、执行力不够也是奥数不能与升学考试脱钩的原因之一。以前每次整治都是由教育部门内部的督导机构来推进,教育部门既是运动员也是裁判员,有些整治人员还是参与瓜分利益蛋糕的,这怎么能行。

  广州市教育局官员也表示,泛化的“全民奥数”积成了一个教育“毒瘤”,要想遏制住,必然剥离其功利化色彩,让其只属于极少数有兴趣有发展潜力的孩子。

  在国外,学生参加奥数学习和比赛多凭兴趣,参赛前一般不做特别训练,像参加一场游戏,奥数比赛奖牌亦不作为一流大学免试入学的条件。

  人们期待,有关部门能为“奥数”松绑,让泛化的中国“奥数”真正回归到科学的发展轨道中来!

  (记者:陈芳 程子龙 郑天虹 叶建平)

 

 

  本栏目标明转载文章的出处,并保留转载文章在原刊载媒体上的署名形式和版权声明(如有),但本栏目对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属和权利瑕疵情况不承担核实责任。如发现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


顶一下

踩一下
 
回首页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评论内容

    热点推荐

    新闻排行

    顶一下


    • 顶一下

      声 明

      敬告广大消费者:诺亚舟在淘宝网设有官方旗舰店及授权经销店,敬告消费者于……

      查看评论新闻中心


    • 顶一下

      基于云计算的诺亚舟云学习系统设计及应用

      基于目前教育信息化及人类学习模式发展的需求,诺亚舟提出“云学习”系统,……

      查看评论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