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文学作品命题趋势和应对策略 - 中考
2010-05-11 来源:网易 我要评论(0)
考点一、情节结构梳理
主要题型:
①概括情节 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
概括内容、事情
②情节的安排及作用;
③线索
④标题
(一)情节概括应对策略:
1、明对象,一般应该是主要人物;
2、明要求,如字数、结构等;
3、明格式:“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结果怎样” .
(二)情节安排作用应对策略:
1、文章或段落开头:
A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营造氛围,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B其他:开篇点题;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揭示文章中心;增添趣味性,引起阅读兴趣.
2、中间句段:承上启下,转换话题,线索连接,过渡.
3、结尾段或句子:总结上文,揭示文章中心,照应文章开头,升华主题,提出问题,引发读者思考.
4、铺垫、照应、伏笔、呼应等.
(三)线索
1、常见线索:时线、地线、人线、物线、情线等
2、找线索的方法:
①看标题;
②找与主旨相关的反复出现的某个或某类词语、事物;
③寻抒情、议论句
(四)标题
1、主要题型
标题含义、拟标题、品标题
2、标题含义:
(1)结合文本,找到文本中出现标题字样的语句或者相关情节,理解标题的字面义.(内容概括)
(2)联系作品主题,理解标题的引申义.(主题概括)
一、品标题:
概括文章内容;揭示主题;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 象征; 双关; 是感情的出发点;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二、拟标题:
1、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比较适合内容或事件具体且单一的文章.
2、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比较适合以实物为线索的文章.
3、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实物为题.
4、以主要人物为题
5、以特定环境为题
6、看开头、看结尾、找议论抒情句、找文本中反复出现的词句
考点二、文学形象刻画与揣摩
文学形象指小说、散文中人物、自然景物、动物、作者的自我形象等.
主要题型:
①指认人物描写的方法并指出作用;
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③探究小说主人公;
④理解并说出形象的象征义、内涵、含义等(散文为主)
应对策略:
①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
②在故事情节、人物描写、特定环境中分析人物性格;把握完整性.
③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④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格式:
生动形象(细腻准确)地表现了……的心理(性格、品质、形象)等,更好地反映作品……的主题.
⑤小说主人公,一般以谁最能反映小说的主题为判断标准;
⑥散文注意以物喻人、托物言志手法,通过描写对象来寄托情思、蕴涵哲理、表达情怀、传达对社会、生活的理解.
考点三、主题、情感的挖掘
典型题型: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
②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③文章表达了什么情感;
④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应对策略:
1.从分析文章的标题入手
2.从分析文章的开头入手
3.从分析篇末入手
4.从分析文中的抒情议论句入手
5.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概括主题的基本术语:
1、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5、表达了什么情感.
考点四、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主要题型:
(1)分析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2)补写一段环境描写
二、应对策略:
1、了解环境描写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
A交代人物活动的地点、时令和场景
B渲染气氛
C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或预示人物命运
D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E深化作品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
A 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时代背景
B 揭示社会本质
2、思考时始终将环境与情节、人物、主题结合起来
考点五、品味赏析
主要题型:
1、品词语的含义或作用,词语替换或调换;
2、品句子的含义或作用;
3、品文学形象(人、物);
4、品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品味赏析、词语
应对策略:
1、含义
①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原则,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②语境义:具体含义+深刻含义(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等)
2、作用
从表现人物性格、情节内容、中心主题、思想情感等方面考虑.
3、替换
从替换后对表现人物性格、情节内容、中心主题、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影响入手.
格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情感、性格、情节、主题等变换)
4、词语位置调换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品味赏析、句子、应对策略
一、从词语的特点、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形式、结构作用等方面入手;
二、再分析对表现人物性格、情节内容、中心主题、思想情感等作用等;
三、表述应说清专用术语及其本身的常规作用;
四、格式:手法+格的作用+语境作用(对象+特点+情感).
常见表达方式:
人称、叙述顺序
联想、想像、象征
铺垫、照应(呼应)
对比、衬托(正衬、反衬)
以小见大;设置悬念
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开门见山、卒章显志
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等
修辞的分类及作用:
A描绘类: 比喻: 生动形象,化无形为有形
夸张: 表达感情更强烈
拟人: 表达亲切,有情趣
B结构类: 对偶:整齐,有节奏感
排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
反复: 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
C表达类: 反问:表达鲜明,起强调作用
设问:突出强调
1、人称
第一人称 亲切自然,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 便于面对面地交流.便于抒情,加强感染力,有呼告的效果.
第三人称 不受时间、空间、生理、心理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事物.
2、叙述顺序
顺叙:文章层次清晰,眉目清楚.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品味赏析、常见表达方式
3、动静结合:是一种 “动”与 “静”之间的衬托,用 “动”衬 “静”,或用 “静”衬 “动”.
4、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可以使情感的抒发含蓄蕴藉,意味悠长.
5、托物言志:借物说理,能够把不容易讲清楚的抽象道理深入浅出的说明,使道理说得生动而具体,更有说服力.
6、衬托或烘托 可以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7、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或者人物命运急切期待,从而引起下文.
品文学形象:
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应对策略:
1、评价形象要客观公正,力争做到全面、辩证;
2、注意作者对形象的介绍和评价. 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找关键语句;
考点六、联想揣摩
主要题型:
1、想象画面
2、想象情节
3、想象结局
4、想象人物所思、所言、所行
应对策略:
1、注意人称,人物心理一般要求以第一人称的身份去答题;
2、准确揣摩人物性格
3、符合上下文语境
4、文从字顺
考点七、感悟拓展
主要题型:
1、仿写
2、谈感悟、说启示、明道理、说体会
3、表见解、说看法、谈评价
4、感悟技巧
应对策略:
启示、感悟应从原文中引出来;
评价、看法时应先表明态度再陈述自己的理由,态度要鲜明,不能模棱两可. .
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按题目的要求作答.
拓展延伸,运用到课外的,则一定要注意紧扣文本、结合文章主旨.
本栏目标明转载文章的出处,并保留转载文章在原刊载媒体上的署名形式和版权声明(如有),但本栏目对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属和权利瑕疵情况不承担核实责任。如发现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
顶一下
踩一下
回首页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匿名用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