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分班考试是否科学 要还是不要? - 中考
2010-08-03 来源:E度中考网 我要评论(0)
中考结束,可是拿到了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录取通知书的学生并不感到轻松,因为他们将面临高中“第一考”——分班考试,这场入学考将决定他们进何种层次的班级。
这场考试也引发了社会热议。有人认为,相比中考,难度加大的分班考试更能摸清学生的水平和潜力,方便老师因材施教;也有一些人质疑:分班考是否科学,是否有违教育均衡的初衷?
分班考有助于因材施教
赞同分班考的教育界人士认为,中考如今的功能更趋向于高中入学门槛考试,而分班考类似“提高题”,鉴别度大,能更好摸清学生的水平和能力,方便老师因材施教。
一位校长说,这几年,中考选拔功能逐渐削弱,中考分数已经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中考试卷基础题比较多,学生大量做题可以熟能生巧,容易拿高分,老师往往看不清学生的潜力。”有老师举例,一些学生中考考分差不多,但进入高中学习后却表现不一样:一部分学生“越学越顺”,迅速拔尖;另一部分学生读完高一,成绩已经落入中游水平,后劲不足。“需要一场更有深度的测试摸清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分班考考什么?记者从一些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了解到,这场考试与中考完全不同,题目以难度和深度为主,有的学校甚至考察高中知识点,让不少学生“考懵”。“潜力好的学生照样能拿高分,中考考分高但实力不足的学生,100分的试卷可能仅得30分。”老师解释,对不少学生来说,由初中到高中是一次转折,个体差异进一步扩大。初中学生以记忆和基础常识为主,不追求深度;但高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些知识点挖得比较“深”。经过分班考之后,学生分出不同层次,有重点班、实验班、平行班等,便于老师掌握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
不少校长说,义务教育法规定小学和初中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立“重点校”和“重点班”,以维护教育公平,但对高中分班不作强行规定,学校有一定“自主办学权”。设置难度系数大的考试,再次把学生“分一分”,并不违背教育公平,而是帮助学生清晰定位,各取所需:学科程度高的学生再“冲一冲”,潜力不足的学生“补深度”,这样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
分层教育不等于分班教育
一些家长提出,当前高中的分班考,多数都是划分层次的考试,这有违教育均衡的初衷。
其一,在中考后,再增加一场分班考,多此一举实无必要。有些学校称,通过分班考,可以测量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但不少校长透露,中考实际上已经拉开差距。今年中考录取过程中,不少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校长称,优秀学生与最低录取分数线的学生,成绩相差四五十分。如果要按成绩进行快慢分班,中考的成绩可以直接作为参考。何必再多一场分班考呢?
其二,按分班考成绩高低,对学生进行快慢分班,也不妥当。近几年,本市推动各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推出名额分配等做法,就是让薄弱初中的孩子也有机会进入优质高中就读。“进校时分数相差较大固然是现实问题,但如果因此而通过分班考,将这批学生单独‘甩’出来,则有违政策的初衷。”
而且,通过分班考筛选出“尖子班”,名师带教、学习进度更快、课程设置更丰富。这些“尖子班”是为了学校品牌做贡献:帮助其在各种竞赛中夺奖;或者参加名高校的自主招生;或者提高进名校的比例。“这些各学校非常重视的敏感指标,多数要靠这些尖子生们来创造。”从而无形中加剧了教育的功利化倾向。
其三,多元化的分班模式,无法通过一次分班考试实现。专家提出,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育,当然是遵循因材施教教育规律的做法。但是,分层教育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分班教育”,也并非将学生按成绩划分为三六九等几个班级就是科学的。美国等国外高中实行课程分层、学生按层次自主选课的走班制。学生按每门学科能力,分别选择不同进度的班级学习。而且,有些学校按学生兴趣和专长等,分为工程班、国际课程班等。这些多元化的分班,也非一次分班考能够实现。
本栏目标明转载文章的出处,并保留转载文章在原刊载媒体上的署名形式和版权声明(如有),但本栏目对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属和权利瑕疵情况不承担核实责任。如发现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
顶一下
踩一下
回首页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匿名用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