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考 > 正文

名师课堂:读课文的“学问” - 中考

2010-09-02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我要评论(0)


  □张经惠

  笔者觉得,语文课上的“朗读”也是一门学问,有利于学生发展语文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注重学生个性与语文学习之间的关系,注重对其“语文性情”的培养。

  比如,教师往往提倡的是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那样才能绽放学生的个性魅力。可我们往往会发现,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对课文“读对”感情。因为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对同一篇课文阅读时把握的程度也不同,因此,很可能出现这样的场景:将原本的“正义凛然”读得意绪缥缈;“怀念”读得淡薄无情;“愤慨”读得轻松自然;“喜悦”读得平庸寻常……

  再比如,我们通常听朗读,不是感觉平淡,就是激情不够,那是因为学生只是停留在自己的性格约束下,放不开的缘故。有的读得倒是绘声绘色,但是读的感情和课文意境有误差,也是受到了性格的阻碍,走不出自己给自己画的圈。

  这就需要我们对他们进行语文性情的培养。语文性情是在学习语文时要掌握的一种技能,就像一个名演员,无论他演什么样的角色,都能演出人物的魅力来,甚至和自己原先的性格是完全相反的。比如,比较爽直的学生,可能比较适宜读英雄故事;比较儒雅的学生,对那些诗词类文章,较能够读出美感来。这些学生在阅读中,很自然地就走进了作者的心灵世界,也能体味出和自己性格相似的人物形象来,但对于和自己性格相差较大的人物,就不好把握了。因此,我们可以尝试着帮他们建立一个互动的群体,会比较容易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对于突破因为自己的性格而造成的阅读障碍也会有用。

  语文性情的培养,是对学生驾驭文学的能力和诵读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是其中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当学生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再通过自己的博学,加上丰富的人物演绎,在阅读教学中,会起到非凡的效力。


  本栏目标明转载文章的出处,并保留转载文章在原刊载媒体上的署名形式和版权声明(如有),但本栏目对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属和权利瑕疵情况不承担核实责任。如发现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


顶一下

踩一下
 
回首页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评论内容

    热点推荐

    新闻排行

    顶一下


    • 顶一下

      声 明

      敬告广大消费者:诺亚舟在淘宝网设有官方旗舰店及授权经销店,敬告消费者于……

      查看评论新闻中心


    • 顶一下

      基于云计算的诺亚舟云学习系统设计及应用

      基于目前教育信息化及人类学习模式发展的需求,诺亚舟提出“云学习”系统,……

      查看评论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