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国中考语文八大考点回顾 - 中考
2007-12-19 来源:新浪考试|http://edu.sina.com.cn/ 我要评论(0)
选自《语文报·中考版》第245期
老编开言:
作家龙应台说:“没有过去,我们就无从体认现在,创造未来。”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对以往中考真题的总结回顾,我们就不能清晰地把握备考的重点与方向,不能创造明天的辉煌。因此,对当年中考真题的回顾,一直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以下就是我们编辑部全体同仁根据全国100多套中考试题和相关资料对本年度中考的总结回顾,希望各位读者朋友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考查各取所需,同时也对今年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予以关注,做到胸有成竹。
2007年中考要点之一:知识积累更加注重运用
加强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这是新课标的要求,自然也是全国中考语文命题的热点。2007年各地都十分注意知识考查与能力考查的关系,如对常用字的认读与书写、近义词语的辨析、成语使用正误的判定、语序编排与调整、古诗文默写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无疑是古诗文默写题。古代经典诗文是语文积累的重要内容。从手头资料来看,考查古诗文默写的试卷比例是100%(湖北宜昌实行开卷考试,但也在现代文阅读试题中涉及了这一内容),赋分3~15分不等,充分表明了各地命题者对这一内容的重视。按照赋分比重来看,大多数试卷的古诗文默写分值比重在6%左右,而深圳卷和上海卷都达到了总分值的10%,对考生古诗文的背诵积累尤为关注。
从考查方式来看,全部以直接填空形式考查诗文默写的卷子进一步减少,90%以上的试卷都涉及了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和其在特定语言情境中的具体应用,比如四川成都卷第11题:“花、鸟本是能引起人们美好感受的事物,但在杜甫《春望》诗中,一句‘ , ’却借花、鸟传达出作者深深的忧国和思乡之情。”再如福建福州卷第9题:“中秋明月映照着浅浅的海峡,遥望台湾,思念亲人,人们不禁吟诵苏轼《水调歌头》中祝福亲人的名句:‘ , 。’”
这样的考查方式,体现出在课标指导下的中考正在向着考查能力与素质这一方向迈进。从这些试题来看,各地中考命题者已逐渐达成了一种共识:语文知识积累不能停留在死记硬背上,必须能够正确理解运用,这样的积累才有意义。这样的要求,也符合课标对于语文课程性质与教育理念的定义。据此我们预计,2008年各地中考试卷上,以简单填空形式出现,单纯考查知识记忆的题目将进一步减少,结合内容理解和实际应用的考查题目将进一步增多,希望广大师生在备考时给予重视。
2007年中考要点之二:交际表达紧密联系生活
课标要求初中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依据这一要求,各地中考试卷的交际表达类试题从数量到分值比重与往年相比都有所增加,其中以选择题型出现的试题赋分较低(2分或3分),数量也较少;大多数试卷都以问答形式或者以综合实践题目来考查交际表达能力,赋分大多在4~12分。从题目设置来看,考查有如下特点:规定了具体的交际情境;主题大多贴近学生生活或者结合热点时事、热点人物,以便考生答题时“有话可说”;注重人文修养,要求语言文明、得体;在切合题目主题的基础上注重个性培养,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许多题目都有“用自己的话”“自己的看法”之类的提示性话语。(编者注:交际表达类试题,我们将在近期的2、7版以专题形式集中梳理,敬请读者朋友关注。)
由2007年交际表达类试题在中考试卷上的表现来看,交际与表达作为语文学习中最具现实意义的能力,今后一定会继续受到中考命题者的关注,请同学们在扎牢语文基础的同时,注意结合校园活动和热点时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有效地提高交际表达能力。我们认为,这一能力不仅与中考分数相关,也与同学们能否拥有一个和睦融洽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确实应该受到必要的关注。
2007年中考要点之三:综合实践整合课程资源
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课标还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依据课标精神,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课程整合为基点,强调学科交叉、学科渗透,强调语文素养的积累,强调生活体验、自主表达、创新思维,强调对现有材料分析整合的实践能力。经过几年的尝试与改进,2007年中考卷上的综合实践类试题,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合理,已经成为中考试卷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试题所给材料来看,一般是当地的名胜古迹、历史或当代杰出人物、重大事件,也有的是国际国内的热点新闻,范围涵盖了经济、政治、环保、法律、体育等多个领域;呈现方式包括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这一特点。从题目设置来看,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均有体现:搜集资料,调查访问,讨论辩论,制作图表,等等,考查较为全面。
从2007年各地中考试卷上综合实践类试题呈现出的特点来看,同学们至少应在平时学习中注意以下四个方面:(1)关注热点时事,拓宽信息来源。(2)结合相关语文知识进行生活实践。(3)注意各学科的知识交叉与渗透,比如诗歌中的物理现象或者历史事件,比如应用题的正确文字表述。(4)学会对现有材料,尤其是几则相关材料的信息提取与整合。
[next]
2007年中考要点之四:地域文化特色更加显著
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对于课标的这一建议,享有地区资源优势的命题者近年来都给予了积极的响应,今年同样如此。资料显示,超过40%的试卷出现了含有本地名胜、历史、风俗、名人等内容的题目,积极开发了本地优势资源,力求引导考生更加了解本地的风土人情,也因此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比如四川成都卷以成都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为材料;浙江金华卷要求考生推荐一种家乡的土特产,并说明推荐的理由;江西卷要求考生为“中国红歌会,放歌井冈山”赛歌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或给参赛选手发送一条鼓劲助威的短信,等等。
由此类试题在今年所呈现出的考查情况来看,我们提请同学们,尤其是那些所在地具有独特资源优势的同学们注意:一方面要在平时学习中对此类试题的命制方式、考查重点多加了解,摸索其中规律;另一方面要在平时生活中对本地区的特色资源加以关注,比如名胜古迹、历史文化名人、新闻人物、重大事件、文化风俗等,丰富自身的积累,以便更好地应对此类试题。
2007年中考要点之五:时事热点范围更加宽广
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有这样的表述:“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阶段目标”中又提出:“要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因此,关注社会热点,富有时代气息,引导学生关注“窗外事”,是各地中考语文命题人的一贯追求,今年也不例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奥运会、“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极少数特别热点之外,各地试卷的时事类题目内容大都不同,涵盖面与以往相比更加宽广:“世界读书日”(江苏镇江卷)、“中国学生营养日”(江西卷)、“节约中国”(湖北鄂州卷)、“取缔黑网吧”(江苏盐城卷)、“青年电视舞蹈大赛”(江苏盐城卷)、“姚明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福建宁德卷)……
依据板块划分,时事类试题大多出现在“积累运用”和“综合实践”这两个板块,还有少数则作为听力材料或者阅读链接材料。从考查内容来看,包括了字词句基本知识、新闻概括、信息提取、读图表述、自主探究等多个方面,称得上是丰富多彩。
2007年中考要点之六:古诗文欣赏,比重略有提高
2007年古诗文考查的题型、取材、分值比重等,基本与2006年相同。就主要题型而言,客观性试题还是以选择题为主,主要检测对古诗词内容和表达方式的正确理解,以及对文言实词虚词意思和用法的判断。主观性试题还是以填空、简答、翻译为主,内容上主要涉及作家作品和文体知识,对诗文内容(特别是名句、关键性语句)和表达手法的理解,名句的鉴赏与评价,对主要人物的理解,由文章获得的感悟,等等。从考查形式来看,文言文阅读采用比较阅读考查方式的占到了50%以上,比2006年又有显著增加。比较阅读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命题者青睐,可能是因为它对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迁移思维能力、对比分析能力都有显著优势,并且有开拓学生视野的功效。从近年的趋势来看,备考同学有必要对这一类阅读考查形式给予相应程度的关注。
从分值来看,古诗文的分值略有提高,约占50%的地区对这一板块赋分占全卷的10%以上,多在20分上下。而且在形式上,也有考区将古诗文检测进一步与现代文阅读,甚至作文相结合。这当然也增加了其整体分值。我们认为,经典古诗文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并且由于其年代久远,与现代话语系统差别也较大,所以历届备考师生也都为此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其赋分比重还应有所增加,才能与其本身的重要性和师生投入相称。
从设题来看,表述类、赏析类试题的考查比往年更加细致,往往要求考生写出相对完整的鉴赏或者评述,比如甘肃兰州卷第15题:“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这样的题目对考生的分析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考生发挥个人水平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根据课标教学理念和近年命题趋势推断,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类试题在来年中考将会有增无减,因此备考同学要对探究类、感悟类、鉴赏评价类试题加强训练,以便考试时更好地应对。
[next]
2007年中考要点之七:现代文阅读,考查教育兼顾
现代文阅读作为中考卷分量最重的一个板块,除了检测考生的语文知识、能力之外,它还肩负着开拓考生知识面,引导考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重任,其引导功能更加显著。这从今年各地的中考阅读选文中就可略见一斑。从现有资料来看,以课外文章作为阅读材料的考区仍占绝大多数,选取科技类文章的试卷约占60%,其主题主要是尖端科技、自然环保这两大类,着重引领考生了解目前国际国内的科技发展,了解我国在科技上取得的进步和仍然存在的问题,培养考生保护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的意识。而以表达美好情感,赞美坚强意志、高尚品质,歌颂人性之光明为主题的文章则在每一份试卷上都有亮相,充分显示了命题者力求让考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的良苦用心。
从试题设置来看,客观题进一步下降,单独设有基础知识板块的试卷尤其如此。主观性试题比重进一步增高,所考查的能力点则围绕课标强调的“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几方面内容。绝大多数试题注重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注重对语言的品味赏析,注重学生的欣赏感受,注重对作品的延伸拓展。在试题中,力求体现学习过程,力求考查方法和学习习惯,力求展现学生阅读个性,较好地贯彻了课标的教育理念。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由这一表述和近年的阅读试题推断,现代文阅读试题重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重视思维和表达的结合,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和生动表达的结合,将成为越来越明显的趋势。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有必要针对这一重要趋势加强训练。
2007年中考要点之八:写作,再向命题回归
在经历了选题作文的命题热潮之后,2007年大多数命题者重新把目光投向了独题式文题。资料显示,2007年采取选题形式的试卷只占试卷总数的23%,采取独题形式的则超过了74%。这可能是因为选题形式在给了考生更多选择的同时,也让不少考生彷徨于两者间,徒费宝贵的时间,因此许多命题者干脆在让命题内容更贴近生活、富有内涵等方面下工夫,而放弃了选题这一作文命题形式。
从文题类型来看,材料作文对初中学生概括材料、提炼主旨方面有一定要求,在选题、立意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出现偏题、离题、跑题的几率较高,因此在今年的中考试卷上大幅减少。曾经流行一时的话题作文所占比重也明显下降。话题作文曾因为限制少、易打开学生思路而深受欢迎,但是近几年的实践证明,话题作文也使许多文体不明、内容空洞含混的考场作文大行其道,给阅卷老师增加了评分难度,对于学生文体训练也有负面影响。相比之下,命题作文这一传统形式有利于直接体现作文的意图,避免写作偏向某一方面,有利于写作者的思想迅速集中。因此,今年采取命题作为文题的试卷超过了试卷总量的47%,选题中也有超过一半的试卷将命题作为备选项,命题作文绝对称得上是2007年中考文题的主流。
2007年中考写作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一部分地区的作文命题出现了指定文体的要求,比如广东卷明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这反映出已经有命题者对于近年来中考作文“淡化文体”的负面影响有了实质性的纠正举指。这也提醒同学们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一定要加强文体意识,熟练掌握文体所应具备的特点,避免笔下出现“四不像”的作文。
关注“我”丰富的内心世界,关注“我”独特的人生体验、生活感悟,让考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便于写出真挚感人的好文章,是中考作文命题的主流趋势。所以我们建议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中,除了认真学习课文,扩大知识面、阅读面以外,还要学会独立思考,尽可能多地表达个人见解,这样才能在考场写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顶一下
踩一下
回首页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匿名用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