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招成功者:高三开学做了个明智选择 - 高考
2010-09-02 来源:新闻晨报 我要评论(0)
小档案:
唐承骎
毕业高中:复旦附中
录取大学: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告学专业
现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唐承骎可称得上是一朵 “奇葩”,不循规蹈矩,特立独行。在此分享他的经验,希望能给那些与他性格或是经历相仿的新高三生提供一点启发。
进入高中之后,我便经常参与学校内外的各类文娱体育类活动,哪怕是迈入了高三后也依然积极投身于校篮球队的建设,而且自己也经常为诸多纷繁复杂的小事所困扰,因此迟迟未进入高三的学习状态。高三上半学期的物理期中考试的75分和300开外的排名,令我毅然决定了“弃车保帅”的策略——先搁置针对高考的复习,全身心投入自主招生的准备工作。虽然我几门主课成绩不甚理想,但好在平时见多识广,副科的功底还算深厚。细数全国各大高校,对我胃口的恐怕仅复旦一家而已了。
复旦自招的重头戏自然是“千分考”。在距离考试还有1个半月左右的时间,我的方法是:把所有我应该“知道”的去尽力“知道”,我所“知道”的强化成我“了解”,原先我“了解”的继续巩固加强,而那些我所“掌握”的或是应该“掌握”的一律放弃。复旦的“千分考”尽是选择题,且文理参半,时间紧张,因此与其花大量时间去解那些“掌握”级别的理科题,不如去答尽量多的“知道”、“了解”级别的文科题。
关于自荐材料的准备,文笔上尽量做到清晰畅达、简洁朴实,删去所有“假大空”的话。记住,申请学校其实就是一个“求爱”的过程,自荐是你的“情书”,要写得有血有肉。“假大空”是不能打动教授的,因为从教授的角度看,一个有朝气有活力的年轻人才是他们想要的。
相对于笔试,面试就轻松多了。在面试之前的寒假中,我与同学组成了一个自招学习小组,比起一个人闷头准备,不但多了几分轻松愉悦,而且使时政等等有关资料的整理效率大大提高,也建议各位效仿。另外,我有个同学在面试过程前凑巧听到了教授们的讨论过程,其中有位教授说道:“要我问学生道德问题啊?我自己都还不能全部做到还让我去问学生?我问不出口。”由此可见,教授们也是平常人,在被问到“三无”问题——无语、无奈、无厘头——时也不用惊慌,始终与教授保持交流不妨为一条上上之策。还有,你说的越多,教授问的越少,你“给予”教授的也就越多;你说的越少,教授问的也就越多,教授从你这“得到”的也就越多。前者适合准备不充分或者本身实力就有所欠缺的同学,比如说我;后者则是对自己极有自信的优等生所普遍采用的策略。“自招有风险,入‘试’须谨慎”。请在权衡轻重之后,做出自己的选择。但要记住,一个或者几个得当有效的策略所蕴含的价值绝不会亚于你现在所付出的一切勤奋和努力,哪怕这就是功利主义。最后,“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即使你不是金子,也得想办法给自己镀层金”。
本栏目标明转载文章的出处,并保留转载文章在原刊载媒体上的署名形式和版权声明(如有),但本栏目对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属和权利瑕疵情况不承担核实责任。如发现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
顶一下
踩一下
回首页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匿名用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