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高考 > 正文

知己知彼 决定高考志愿填报成败的四大要素 - 高考

2007-06-18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我要评论(0)


  从全国来看,目前存在3种高考志愿填报的方式。第一种是高考前估分填报志愿,时间一般安排在5月上中旬(以下简称考前填报);第二种是高考后估分填报志愿,填报时间一般在高考结束后,成绩公布之前的6月上、中旬(以下简称估分填报);第三种是高考后据分填报,时间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高考成绩公布后,考生根据自己的分数选报志愿(也就是通常所称的出分填报、看分填报、知分填报等。一方面,全国有必要统一;另一方面,考生除了知道分数外,还应该做到志愿填报有理有据;故以下简称据分填报)。这3种高考志愿填报的方式孰优孰劣呢?哪种方式更为科学、准确?更有利于广大考生及家长填报呢?

  1、 从根本要素上分析,据分填报为最优。从根本上来说,决定高考志愿填报成败有四大要素:(1)本人的高考分数;(2)本人在全体考生(指省、直辖市、自治区)中所处的位置;这属于知己的方面;(3)他人报考了何所学校;(4) 学校的投档线(或录取分)是多少?这属于知彼的方面。据分填报是可以完全知己的,但知彼的程度是由预测方法的科学性和考生及家长所掌握的程度决定的。如果预测方法的科学性较强,如果广大考生在志愿填报时更加理性一些,知彼的程度达到80%以上甚至90%以上,也是可能的。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在战场上是如此,在商场上也是如此,在高考志愿填报上仍是如此。考前填报与估分填报,既不知己也不知彼,何优之有。

  有专家学者说,“考生在考前填报志愿、选择院校时,完全依据的是自己平时的实力。” 这里我暂且不谈非正常发挥——“超常发挥”或“失常发挥”,这个已有公论。就正常发挥来说,怎样才算正常发挥?正负在10分、5分的范围,算不算正常发挥?当然应该算。估分误差10分、5分,算不算估得准,当然应该算估得准,因为每门课的误差仅为1~2分。凭实力,这个实力究竟是600分,还是605分、610分,谁能下定论。可是省、市、区招办在投档时,那一位考生的考分哪怕仅差1分都不会投档。对于高考志愿填报,这个精确到以“1分”计算的游戏规则,有一些专家学者却以不确定的实力和不确切的定位指导考生,来谈填报志愿方式的优劣,不知为何?

  2、 即便从“扎堆”分析,据分填报也最优。从目前主流媒体发布的主流观点来看,考生志愿填报“扎堆”好象是据分填报的“专利”,绝对是其最主要的弊端,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本人以在北京、湖北两地招生的10所“985工程”的高校为例,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并以2004、2005、2006这三年的第一志愿填报情况作分析,结果表明,据分填报的湖北省在这三年中仅有一次(所)在2005年一志愿报考扎堆率超过200%,达到237.2%;而考前填报的北京市则有多所高校在每年均有一志愿报考扎堆率超过200%,共计达到了21次(所)之多,最高达317.3%。10所高校合计在2004年北京市扎堆率比湖北省高出60余个百分点;在2005年北京市扎堆率比湖北省高出70余个百分点;在2006年北京市扎堆率比湖北省高出90余个百分点。以此为基础,对全部“985工程”的38所高校进行分析,情况也大体如此。如果仅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例,北京的“扎堆”就非常大,而湖北的“扎堆”就小之又小了,完全不能称之为“扎堆”了。

  从常识上讲,窥一斑可见全豹,以上数据完全可以证明考前填报的“扎堆”更为严重。但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毕竟数据不是很全面。退一步来说,即便是据分填报“扎堆”现象严重些,那是不是“扎堆”就与据分填报有不解之缘呢?显然不是,通过比较科学的预测方法是基本能够加以化解的。本人首创了分数排序定位法、两线差加修正值法和分数含金量区别法,这三大预测校线的方法,是可以对考生填报志愿有较大帮助的。分数排序定位法的应用原理是,每一所高校的竞争实力(包括综合实力、地域因素、价值取向等等)在短期内(三到五年甚至八到十年之间)只会有小的波动,而不会有大的变动。因此,反映在学校的录取排序上也应大体如此。这样一来,如果广大考生志愿填报的理性成分很大,那么学校上几年的录取排序就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简单地说,你这个考生的分数排序在学校的录取排序范围内就可以报,反之不在这个范围内一般就不能报(分析当年的波动情况应是报中应有之意)。举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北大、清华2007年理科在湖北招生计划共138名。很显然,在全湖北省排序前138名的考生才可以报,排序在其后的考生一般是不能报的,他们只有在分析了历史的录取情况并判断了今年的录取变化(主要是分数已在排序的138名之中,但又不愿报北大、清华的)才可以报。推而广之,其余考生报考其他学校都可以据此思路来选择。这样一来,形成“扎堆”的情况无疑就会减少很多,比之考前填报与估分填报要少可以说是无疑的。

  3、 从考生的知情权来看,据分填报仍最优。我们国家的高考是拥有1010万考生参加的高考,是以考生为本;为考生服务,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无疑是最重要的主题。可是考前填报,时间早在5月份,估分填报也只是在考后几天内进行;因此,许多重要的信息,如考生本人的高考分数,考生本人在全体考生中所处的位置,这些对考生志愿填报起着非常大作用的信息却完全不能知道,不能加以利用,这不能不说是对考生知情权的漠视。志愿填报完成以后,再公开有何指导作用?更何况有一些地方在整个录取阶段均不大公开这些信息,有的甚至迟至第二年也不在网上公开。从全国来看,据分填报的地方,信息披露总体上要比考前填报与估分填报的地方好得多。大家可以通过浏览各省市区招办或者考试院的网站,看所发布的信息如何,就可以得出此言不差的结论。

  4、 从考生的自主权来看,据分填报还最优。(1)考前填报与估分填报易造成家长亲友越位为考生做主。由于考前冲刺阶段,考生自然会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高考复习之中,他们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非常细致地了解某一所高校和某一种专业。于是,家长亲友便自然而然地成为孩子的“代言人”,他们去参加大大小小的高考咨询会,收集各高校的招生信息,研究历年录取的分数线,以及就业情况等。大学的专业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从业方向,可如此“包办”下的考生被抑制了兴趣、志向,为其今后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估分填报也几乎如此,仅在几天的时间内,考生是很难就将自己的角色转换过来的。(2)考前填报与估分填报易过多考虑招生高校的利益,而忽略了广大考生的利益。吉林省2007年仍采用高考前填报志愿的方式,其理由是“考前填报,学生志愿分布均衡,报考学校分散,各校都能录取到分数较高的学生,从而使更多的考生有上大学的机会。”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各校都能录取到分数较高的考生”。在这里,我想问招生高校,你从考生的角度、考生的切身利益想过吗?如果高分考生仅因志愿填报有误,被不理想的学校或专业录取,这将是考生长久的“痛”。从某种角度上说,学校对有些高分生源的满足是建立在那些考生的心痛之上的。

  5、 从3种志愿填报方式的发展趋势看,非据分填报莫属。目前全国采用3种高考志愿填报方式的情况如下:采用考前填报的有: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吉林省仅4个省市;采用估分填报的有:天津市、山西省、黑龙江省、河南省、贵州省、陕西省、甘肃省、辽宁省、新疆自治区共9个省市区;采用据分填报的有:山东省、江苏省、湖北省、湖南省、海南省、河北省、浙江省、福建省、四川省、云南省,青海省、江西省、安徽省、重庆市、宁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共18个省市区(其中分批次填报志愿的以本科为划分)。很明显,采用据分填报的省市区比考前填报与估分填报的总和还要多;这里有一个需要关注的是,据分填报在2006年是16个省市区,而到2007年就增加了江西省和安徽省达到了18个。也就是说据分填报的地方在不断地增加,而其他的则在不断地减少。什么志愿填报方式为宜?近几年来,几乎媒体每一次所做的调查都是赞成据分填报的占大多数,而今年央视东方时空与新浪网所做的联合调查中有高达80%多的参与者都选择据分填报。由此可见,公理自在人心,优劣自有公断,违背民意的做法断然是不可长久的。

  6、 其他方面。据分填报除了以上几大好处外还有:(1)能够减轻考生的心理负担,使考生的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2)使一些未上线的考生不必做无用功,避免了原本无希望的考生枉费力气,可节约人力物力等等。

  至于有的专家学者认为:(1)据分填报放大了考分的作用,不利于素质教育。持这种观点的人可能不知道,一方面我们国家的高考招生录取的基本原则是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另一方面,在精确到以“1分”为计算的游戏规则面前,让考生不知分数或估不准分数就决定自己的命运,这难道会有利于素质教育吗?这难道会公平吗?

  (2)据分填报强化了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的现象。追热门避冷门有什么不好?有什么不对?这完全是考生的自由与权利,任何人都不必说三道四。问题的关键在于,考生是否清楚自己的竞争实力,所追的是不是真正的热门。而高校正应以此为据,不断调整,从而满足社会对专业的需求。

  (3)有的专家学者认为,据分填报不利于考生服从国家利益的需要等。计划经济时代已经过去,完全服从国家需要已成为历史;现在是市场经济,如今的就业已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故而考生考虑国家的需要,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学校与专业,倒是必须的。本人由衷的希望,一些专家学者不要让考生在志愿填报上背负了太多不需要他们承受的使命;他们的任务仅仅是根据“两个竞争实力”选学校择专业,以期进入心仪的大学与专业。至于其他,国家完全可以用政策加以调节和引导,如今年推出的免费师范生政策等等。


顶一下

踩一下
 
回首页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评论内容

    热点推荐

    新闻排行

    顶一下


    • 顶一下

      声 明

      敬告广大消费者:诺亚舟在淘宝网设有官方旗舰店及授权经销店,敬告消费者于……

      查看评论新闻中心


    • 顶一下

      基于云计算的诺亚舟云学习系统设计及应用

      基于目前教育信息化及人类学习模式发展的需求,诺亚舟提出“云学习”系统,……

      查看评论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