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参考:中国未来几年急需九大类专门人才 - 高考
2008-01-07 来源:天利考试信息网|http://www.tl100.com/ 我要评论(0)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权威预测表明,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今后几年对人才需求将有较大的变化。急需的人才主要有以下9大种类:
(一)高新技术人才
以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兴起,是一批高科技人才研究、开发的结果。因此,多数国家均在制定跨世纪人才培育工程规划、兴建科技园、创办高科技产业、招揽高科技人才,使高科技人才的竞争达到白热化的程度。
高科技人才竞争的焦点是年轻科学家。因为,根据韦伯尔分布,重大科学发现的最佳年龄峰 值为37岁,最佳年龄区为25岁~45岁。这是科学中的一个明显规律。据有关资料显示,到本世纪末,我国一些主要的科研单位有80%的高级科研人员要退出科研一线。此数据表明:一 是我国杰出的中青年科学家数量较少,还未形成科研的主力,不能承担起科研的重任;二是 对中青年科学家的成长、培育、开发不够,没有使其得到尽快的发展。此种情况,不但直接 影响我国现在及未来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而且将使我国在21世纪的科技大战中削弱竞争能力。因此,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培育和扶植中青年科学家是当务之急。
(二)信息技术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工业化社会将在下一世纪逐步过渡到以信息价值的生产为中心的“全球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全面改变人类社会的面貌,为人类提供新的思维、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为社会提供新的发展手段 和新的就业机会。
在信息社会,知识和信息能更快、更有效地转变为物质财富。哪个国家在信息技术上占有优势,哪个国家就会高速、高效地发展。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公开宣称:“今后的时代,控制世
界的力量不是军事力量,而是以信息能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因此,工业发达国家不惜重金,培育、招揽信息技术人才、发展信息产业、建造信息高速公路,使争夺信息技术领域主导地位的竞争日趋激烈。
目前,我国的信息产业尚处在起步阶段。从事信息服务业的人员较少,信息产业还比较落后。信息产业的振兴,需要信息技术人才。我国培育多少信息技术人才,才能满足信息业的需求呢?如果按照劳动者的10%计算,至少需要600万。培育600万信息技术人才,对于我国来说,已并非一件容易之事,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显然,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仅有600万信息技术人才,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三)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
由于微电子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工业自动化的程度大幅度提高。新的机电设备和产品将机械、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所谓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大幅度地提高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提高制造技术水平,实现生产方式向柔性方向发展;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节约能源和材料消耗, 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机电一体化已是当今世界及未来机械工业技术和产品 发展的主要趋向,也是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我国现有的机械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与当今机械工业的发展极不相称。学机械专业的,对电子、自动控制技术懂得较少;学电子专业的,对机械专业知识掌握的也不多,不能将机械与电子进行有机的结合。此外,由于近二十年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数机械专业人员知识老化,对新知识、新技术了解甚少,难以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因此,除现有机械专业人员需知识更新,解决机电一体化人才短缺的部分问题外,急需大批量培养这类人才。
(四)农业科技人才
人口增加,耕地减少,中国人将来吃什么?已是国内外普遍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据统计,1957年~1977年的20年里,全国耕地面积减少了1.8亿亩,相当于减少了20个福建省的耕地面积。1978年后,耕地以平均每年460.5万亩的速度递减。进入90年代,开始向每年减少1000万亩挺进。而人口呢?据国家统计局测算,1996年2月15日人口已达到12亿,2000年达到13.5亿,2030年将突破16亿。我国土地对人口的合理承载量为8亿,最大理论承载量为15亿~16亿。合理的安全界线早在1969年就被打破,形成了高于世界平均水平3.4倍的人口密度。也就是用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靠科学技术,靠科技人才,向科学技术要粮,这是惟一出路。农业科学家们提出了发展我国农业的新思路:即跳出单纯靠传统种植业发展农业的旧框套 ,改造传统种植业为“绿色生态立体农业”、创建以微生物工厂化生产为特征的“白色农业”、发展以海洋养殖耕作为特征的“蓝色农业”。这“三色产业”规划的实施,完全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如果没有足量的“三色农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三色农业”也就不可能实现。因此我国21世纪所需的农业科技人才,不是几十万,而是几百万。所需人才的专业门类,不仅包括传统的农、畜、牧专业,而且还需大量的生物工程、海洋养殖耕作等现代化的新型专业人才。我国现有的农业高等院校每年仅毕业2至3万名专业人才的状况应当尽快改变。
(五)环境保护技术人才
20世纪以来,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既创造了有史以来最辉煌灿烂的经济和文明奇迹,也带来了空前严峻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削弱了地球养育人类的能力。水土流失,沙漠扩大;空气污染严重,臭氧层破坏;江河水质恶化,淡水资源危机;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失去平衡。人类为了生存,必须致力于环境的保护。科学家们将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融合,形成诸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等边缘科学,开始追求清洁生产技术、生态设计等符合生态规律的技术。工业发达国家的政府对此极为重视,制定法规、投入资金、培育环保技术人才、开展环保科学研究、谋求人与自然协调、人与生物共处、保护环境清洁和维护地球生态的平衡。
环保产业一诞生,就成为经济舞台上的一支劲旅。环保产业的发展之快,效益之显著,无疑是环保技术人才的研究与开发的结果。目前,我国环保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环保技术人才的严重不足,现有的环保技术人才难以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果按照德国90年代初期环保产业就业人员比例计算,我国需要环保产业人员1000万人。如果环保技术人员按环保从业人员的5%计算,将需要50万人。而我国现有的环保技术人员离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培养环保技术人才的任务十分艰巨。
(六)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
众所周知,生物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活跃、最令人鼓舞的科学前沿,在工业、农业、医学、环保领域都具有很大的经济前景。生物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新的产业,而且将为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食物、能源和环境三大危机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近几十年来工业发达国家都在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培育、招揽生物技 术人才。
随着生物技术人才身价的提高,生物产业也在迅速发展。21世纪,生物技术将是最热门的产业之一。
我国的生物技术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但尚未形成产业化格局。在生物技术及产品的开发和产业队伍方面,均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无论是生物技术的研究人员,还是生物技术产品开发的人才,都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对生物技术人才有极大需求。
[next]
(七)国际经贸人才
企业竞争国际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随着该趋势的发展,以及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我国的国际经贸人才在数量上严重不足,在业务上、素质上符合国际经贸人才条件的人数也不多。使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受到一定的制约。在21世纪,大批量地培育国际经贸人才已成为我国人才培育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八)律师人才
我国当前律师人才十分缺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取得律师资格的专职律 师还不到两万人,平均每10万人口只有两名律师,而聘请律师的企业也只占全部企业的千分之几,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由此可见,我国律师人才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我国的律师人才与发达国家相比,就显得更少。如何大批量培养法律人才,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又一个重要问题。
(九)保险业精算师
“精算师”称得上保险业的“精英”,而在13亿中国人中目前却只有几十名严格意义上的精算师。精算师是集数学家、统计学家、经济学家和投资学家于一身的保险业高级人才,不仅要具备保险业的专门知识,而且还要具有预测未来发展方向的能力。我国的保险法规定,经营保险公司必须聘用一名金融监管部门认可的精算师。但至1997年底,
全国只有300多人参加考试,仅有40余人取得了相关证书。据中国保险学会介绍,目前我国13亿人中只有一人称得上是严格意义上的保险业精算师,其他40余人只能称之为“准精算师”或“具有一定资格”,这种状况显然无法适应我国保险业迅猛发展的需要。据预测,在未来几年内,我国精算师的市场需求量将在4000名左右。
以上是从科技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的,主要预测了科技人才的需求走向。
从地理上看,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不同,支柱产业各异,因此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例如,前不久,北京零点调查公司围绕“首都支柱产业未来5年人才需求状况”,对北京的机械、化工、电子、汽车、金融、运输、通讯、房地产等重点发展企业进行了一次调查。从随机抽取的602家市区及近郊区企业的调查结果看,北京支柱产业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如下几方面特点:
1.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远远大于基础学科人才。据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人才需求量较大的专业为:计算机、企业管理、机械、财会统计、市场研究与情报策划等,而对基础学科专业需求较多的只有外语,像生物学、物理学、数学等基础学科的专业人才需求十分有限。
2.不同类型企业对人才专业需求也不同。生产类型企业需求较多的是机械专业、计算机专业、化工专业;服务类企业需求较多的是计算机、房地产、财会统计和国际贸易专业;其他类型企业则更多的需求企业管理专业和计算机专业。
3.不同类型企业对学历层次要求不同。
调查者将需求量较大的14类专业人才归纳为技术型、经济型、辅助型三类,其中技术型人才包括计算机、机械、化工、仪器仪表等专业;经济型人才包括企业管理、市场研究、情报策划、财会统计、国际贸易、金融证券等专业;辅助型人才为外语、公关、法律、邮电、通讯、交通、建筑、房地产等专业。根据这样的标准划分,可以看出企业对经济型人才的学历要求明显高于技术型、辅助型人才的学历要求,多数企业要求大专以上学历, 而对技术型人才的学历要求则多为中专或中专以上学历。
4.企业注重“敬业精神”、“工作经验”、“文化程度”。
调查中还发现,企业所需的理想人才应具有的素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有敬业精神”、“有实际工作经验”和“受教育程度高”。其中要求具备“有敬业精神”的呼声最高。
5.企业普遍关注人才的综合技能。
调查中还反映出,企业比较关注人才的综合技能,希望所需人才具备“较强的营销意识”、“知识面广”、“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较好的外语水平”。上世纪末,一项名为“下世纪初上海紧缺哪些人才”的研究课题的有关资料显示:申城21世纪最紧缺的人才有12类,它们是:金融管理、高新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市政建设与管理、现代经营管理、环境保护、涉外法律、社会中介、经贸营销、企划咨询、港口航运航空、社区管 理与发展。这些紧缺人才中,90%以上与知识产业有关。可见,21世纪的知识产业发展将为上海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又需要大量与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的中高级人才。根据这一 预测,计算机、通讯、电子类人才的社会需求量较大,相关服务产业的中高级人才仍然紧俏,一般性人才则将继续“滞销”。有些行业虽已被列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如材料工程、生物医药行业等,但这些行业大多需要中高级基础性研究开发人才,因而需求总量不会很大。另外,政法、师范类人才仍将持续升温,农科类人才的需求量也会增大。上海市外资企业比较多,有一定的需求量,而行政机关、事业单位需求量不大,受机构改革的影响,还会有较大幅度缩减。
本文选自西藏人民出版社《新编高校招生录取及填报志愿指南》一书,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顶一下
踩一下
回首页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匿名用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