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基础选择题训练120题(先秦至隋唐) - 高考
2007-08-31 来源:天利考试信息网|http://www.tl100.com/ 我要评论(0)
先秦部分:
1.下列各种器物中,可能成为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随葬品的是:①麻织成的布 ②玉石制成的串饰 ③骨制的箭头 ④黑陶器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
2.尧、舜、禹的传说反映了当时:①没有贵贱之分 ②实行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③原始社会走向解体 ④贫富分化加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3.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的相似之处有: ①人们过着定居生活 ②进入原始农耕时期 ③创造了著名的彩陶文化 ④人们会织麻布,制麻衣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①我国一些地区相继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②出现了陶器新品种黑陶和白陶 ③玉器生产的工艺水平高 ④养蚕缫丝,纺织技术进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下列各项关于禹的各项表述中,不准确的是
A.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B.建立夏朝 C.以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D.治理黄河有功
6. 西周分封制核心内容是:
A.分封土地 B.分封爵位 C.规定义务 D.规定贡赋
7.周武王伐纣灭商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纣的残暴统治激起奴隶的反抗 B.商朝前线兵力弱 C.文王时任用姜尚进行政治军事改革
D.一些小国、部落参与伐商战争
8. 下列符合西周井田制规定的是
A.奴隶分散耕作 B.奴隶交纳田租 C.诸侯交纳贡赋 D.土地可以买卖
9.关于商周农业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植粮食作物“五谷” B.奴隶和庶民集体耕作 C.人们已懂得使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
D.主要劳动工具为青铜器
10.商朝号称青铜时代,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况:
A.商朝青铜器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B.商朝青铜业生产具有较高技术水平
C.商朝青铜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D.商朝青铜制造是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
11. 下列哪些符合西周时期的社会经济现象:①大量使用青铜农具 ②出现刺绣品 ③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 ④以贝作为货币 ⑤用漆工艺装饰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12.下列有关“甲骨文”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
A.在“殷墟”发现的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B.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C.研究甲骨文便于了解商朝社会情况 D.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历史有了确切纪年
13.金文、钟鼎文、铭文是指:
A.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B.铸刻在金属器上的文字
C.铸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D.铸刻在黄金上的文字
1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于:
A.《周易》 B.《战国策》 C.《尚书》 D.《春秋》
15.周王室东迁后,势力衰落的表现有 ①王畿之地大大缩小 ②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 ③诸侯不再朝觐和纳贡 ④被迫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6.下列关于春秋战国争霸战争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打击奴隶制,推广封建制 B.“尊王攘夷”,维护周天子统治地位
C.春秋无义战,阻碍社会进步 D.争夺人口、土地的兼并战争
17.公元前7世纪,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决定性战役是
A.城濮之战 B.马陵之战 C.桂陵之战 D.长平之战
18.下面叙述与战国历史相符的是:
A.周王室派代表参加葵丘会盟 B.齐、晋、楚、秦等国争霸
C.诸侯国内卿大夫执掌朝政 D.南方楚王率军到洛阳问鼎
19.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时代的到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这一时期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
A.铁农具的使用 B.牛耕的运用 C.水利的兴修 D.曲辕犁的发明
20.下面关于春秋战国经济史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出现了精巧漆器 ②青铜器出现金银错新技术 ③已能用曲造酒 ④出现了手工业工艺专著《考工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1.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其实质都是要:
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 B.发展封建经济 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D.消灭奴隶制残余
22.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获得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C.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趋势 D.反映了新兴地主的愿望
23.《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24.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 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C.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 D.道家最受欢迎
25.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成为“显学”而备受推崇,是因为它 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 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④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6.西周分封制和井田制之间的纽带是:
A.王位和权力 B.土地、爵位和义务 C.贡赋和工具 D.工具和奴隶
27.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实质是 :
A.满足新兴地主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的私欲 B.大国兼并小国,促进民族融合
C.奴隶主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的战争 D.给人民带来灾难,是历史的倒退
28.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君选用人才普遍实行“任人唯贤”“因功受禄”的制度,这表明:
A.新兴地主取得统治地位 B.各国采纳了墨子“尚贤”的主张
C.奴隶制的特权制度趋于瓦解 D.奴隶主贵族竭力维护旧制度
29.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积极意义是 ①大国拓展了疆域,实现了区域统一 ②促进了民族融合 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加强了集权的趋势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0.下列关于战国时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三家分晋反映了诸侯国之间的矛盾 B.社会制度的变革达到质变阶段
C.战争不断,但社会经济仍有相当发展 D.百家争鸣是社会变革在思想领域里的反映
参考答案:1.B 2.B 3.A 4.D 5.C 6. A 7.A 8.C 9.D 10.A 11.B 12.D 13.A 14.A 15.A 16.D 17.A 18.C 19.B 20.D 21.C 22.C 23.D 24.C 25.D 26.B 27.C 28.C 29.C 30.A
[next]
秦汉部分:
31.秦朝建立后,在中央设“三公”,其中御使大夫的主要职责不包括:
A.执掌群臣奏章 B.下达皇帝诏令 C.裁决中央和地方政事 D.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32.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33.秦朝之所以能够“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主要原因是 :
A.生产力的大发展 B.国家实现统一 C.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D.秦朝推行法治
34.西汉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质是:
A.封建国家暂停对农民的剥削 B.侧重于减轻农民的徭役负担
C.通过减轻刑罚安定民心 D.将封建剥削降到农民可以接受的程度
35.西汉前期,皇帝提倡节俭的根本目的是 :
A.体谅民间疾苦 B.准备反击匈奴 C.恢复社会秩序 D.巩固封建统治
36.东汉“光武中兴”与西汉“文景之治”的本质相同点是:
A.调整统治政策,实现稳定与繁荣 B.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C.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37.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所采取的经济措施有: ①改革币制,发行五铢钱 ②国家垄断盐铁的生产销售 ③平抑物价,向工商业者征税 ④减免田租赋税,开放山林川泽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8.到汉武帝时期,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39.据史书记载,西汉自武帝以来统治思想即是“吾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这反映了当时统治思想的特点是:
A.推行仁政 B.无为而治 C.严刑峻法 D.儒法合一
40.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9州,每一州设刺史一名。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
A.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B.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
C.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 D.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和管理
41.有关汉初封国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汉初开始就长期存在 B.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权力弱小
C.封国分王国和侯国两级 D.侯国直属朝廷,不受所在郡管辖
42.汉武帝颁行“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 :
A.加强诸侯王的势力 B.剥夺王国的封地 C.分割王国的封地 D.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
43.东汉察举主要根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这被称为:
A.皇帝征召 B.乡举里选 C.公府与州郡辟除 D.举孝廉
44.汉代实行编户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A.控制人口增长 B.组织人民进行训练 C.控制剥削平民 D.维持地方治安
45.由于汉朝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农业备受重视,因此发展迅速,具体表现在 ①开始出现一牛挽犁的牛耕法 ②汉水流域出现稻麦轮作的种植方法 ③人们学会了水稻的育秧移植技术 ④水利事业发展,农耕区域扩大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6.西汉时推广的耕作方式——代田法。其主要优点是:
A.有利于抗旱保墒,休养地力 B.便于灌溉和除草 C .提高肥力,增加收成 D.方便种植和收割
47.到了东汉,人们用来纺织的原料有 ①丝 ②麻 ③棉花 ④羊毛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8.下面有关两汉手工业史相关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会稽地区出产的葛,汉光武帝时被列为贡品 ②西汉煤已成为冶铁燃料,人们发明了淬火技术 ③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是汉代漆器中的精品 ④汉代橹、舵、布帆、锚的发明使用,表明造船技术的成熟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9.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质是:
A.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B.让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
C.收揽民心的重农政策 D.推行文武并重之道
50.下列有关文景之治的评价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景之治是封建时代第一个政治清明时期 B.文帝景帝重视农业,我国重农抑商的思想由此开始
C.文景之治为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D.这一时期没能彻底解决王国问题
51.西汉初年刘邦大封同姓王,铲除异姓王,欲借此确保刘家天下。但后来却出现了“七国之乱”,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分封制违背历史潮流 B.休养生息政策使诸侯国经济实力增强
C.封建经济自身的分散性 D.中央放松了对诸侯国的控制
52.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核心是 :
A.人定胜天 B.劳心者治人 C.独尊儒术 D.君权神授
53.两汉与匈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第三次用兵匈奴后,在新疆设置了西域都护 B.汉元帝时昭君出塞,密切了汉匈关系
C.东汉初年南匈奴向汉称臣,与汉人杂居,人口增殖
D.东汉派窦固、窦宪出兵匈奴,最终解除了北匈奴的威胁
54.张骞“凿通”西域的重要意义有 ①新疆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联成一体 ②促进了西域同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 ③有利于西域社会的进步 ④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5.公元前60年,归属汉朝中央政权的地区是:
A.越族地区 B.河套地区 C.四川、云贵地区 D.西域地区
56.西汉与西亚、欧洲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是 :
A.西汉丝织业的发展 B.张骞沟通了与西域的联系 C.西汉在西域设西域都护 D.甘英到达了波斯湾
57.秦汉时期,中国已开始走向世界,其主要表现不包括 :
A.大秦王安敦派使者从海道来中国 B.丝绸等技术传播到中亚和欧洲地区
C.甘英出使大秦,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 D.中国与欧亚非许多国家开始了直接的贸易往来
58.关于两汉天文学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 B.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C.最早记录太阳黑子 D.留下了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关于哈雷彗星记录
59.东汉名医张仲景对中医发展的最大贡献是 :
A.开创中医传统的“四诊法” B.最早提出病理学说
C.最早采用分科治病的方法 D.奠定中医治疗学基础
60.关于两汉盛行的乐府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由民歌加工而成 ②笔法铺张 ③描绘人民生活 ④揭露官府残暴 ⑤语言清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参考答案:31.C 32.B 3 3.B 3 4.D 3 5.D 3 6.A 37.A 3 8.D 39.D 40.A 41B 42.C 43.B 44.C 45.D 46.A 47.D 48.D 49.A 50.【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中的“不正确”,然后逐项进行分析。【答案】 B 51.C 52.D 53.A 54.D 55.D 56.B 57.D 58.D 59.D 60.D
[next]
三国两晋南北朝部分:
6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特点包括: ①江南迅速开发 ②中原经济发展停滞 ③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重要地位 ④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⑤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A.①②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6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开发表现在 ①土地大量开垦 ②耕作技术进步 ③农田水利兴修较多 ④农作物品种增多 ⑤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63.当时,江南重要的产粮区不包括:
A.三吴地区 B.洞庭、鄱阳湖流域 C.成都平原 D.岭南和闽江流域
64.北方劳动人民南迁对南方生产发展最直接的影响在于 :①充实了江南劳动力 ②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 ③导致南方人观念更新 ④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65.创制先进的灌溉工具翻车的是:
A.郑国 B.赵过 C.贾思勰 D.马钧
66水碓、水磨的主要作用在于:
A.谷物加工 B.灌溉提水 C.清除粮食杂质 D.提高谷物质量
67.曹魏的著名纺织中心城市是 :
A.襄邑、洛阳 B.襄邑、长安 C.洛阳、相州 D.洛阳、长安
68.培育出一年内八次出茧的蚕新品种的是 :
A.蜀汉 B.东吴 C.曹魏 D.东晋
69北魏时以制造军刀著称的地方是 :
A.平城 B.相州 C.长安 D.洛阳
70.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是在:
A.西汉 B.东汉 C.魏晋 D.南北朝
71.纸逐渐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是在:
A.西汉 B.东汉 C.魏晋 D.南北朝
72.这一时期南方有名的造纸中心是在:
A.建业、扬州 B.建业、益州 C.扬州、荆州 D.荆州、益州
73.绘制出《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原则的是 ;
A.裴秀 B.郦道元 C.沈括 D.贾思勰
74.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了道教教义建立起道教神仙体系的是:
A.东汉张角 B.东晋葛洪 C.三国曹不兴 D.萧梁时陶弘景
75.范缜的思想与王充相比,一个重要的发展是:
A.强调自然规律,反对天降灾祸论 B.更深刻认识并阐述精神和肉体的关系
C.对迷信鬼神思想进行坚决的批判 D.科学地奠定了无神论思想的理论基础
76.范缜与竟陵王萧子良辩论的本质是 :
A.儒学与佛学的斗争 B.世俗地主与僧侣地主的斗争
C.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斗争 D.人民群众与封建统治者的斗争
77.随着佛教的兴盛,在当时发展起来的有 ①建筑 ②雕刻 ③绘画 ④书法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8.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宣扬佛教或大肆毁佛,其根本原因是:
A.想要控制寺院的规模 B.不了解是否应该发展佛教艺术
C.对佛教教义理解抱对立态度 D.受统治需要的制约
79.至西晋初年,内迁少数民族达50多万人的是:
A.氐族和羌族 B.匈奴和鲜卑族 C.羯族和氐族 D.鲜卑族和羌族
80.西晋王朝短期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
A.“八王之乱”破坏了社会经济 B.极端腐朽的门阀地主掌权
C.各族人民长期的反抗斗争 D.匈奴贵族乘机攻占了长安
81.三国时期,促进江南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①大批北方农民南迁 ②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相对安定 ③少数民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④翻车等先进生产工具的发明和使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2.楚汉战争和淝水之战给后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启示是:
A.统一性质的战争必胜利 B.盲目骄傲,骄兵必败
C.人心向背是战争成败的根本 D.实力的强弱是战争胜败的前提
83.前秦在淝水之战中失败的原因有 ①当时前秦内部民族矛盾尖锐 ②骄兵必败 ③东晋社会相对安定,内部团结 ④苻坚不得人心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84.“建安文学”的代表作不包括 :
A.曹操《蒿里行》 B.王粲《七哀诗》 C.蔡文姬《悲愤诗》 D.庾信《哀江南赋》
85.“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一首
A.鲜卑族民歌 B.北方汉族民歌 C.匈奴族民歌 D.羯族民歌
86.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不包括 :
A.蔡邕 B.钟繇 C.王羲之 D.曹不兴
87.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A.新兴封建城市开始出现 B.大量荒地得到开垦,耕地面积扩大
C.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并广泛种植 D.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88.公元5世纪晚期,北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较为稳定的最主要原因是政府:
A.重视保护农桑 B.注意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C.大兴水利工程,改善了生产环境 D.大力推行均田制
89.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其经典称为“三玄”。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三玄”之列的是:
A.《尚书》 B.《周易》 C.《老子》 D.《庄子》
90.范缜提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形体存在,精神就存在;形体死亡,精神也就消失,主要是针对佛教宣扬的:
A.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 B.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观点
C.形神统一、形亡神才灭的观点 D.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观点
参考答案:
61.A 62.D 63.D 64.A 65.D 66.A 67.A 68.B 69.B 70.C 71.C 72.A 73.A 74.D 75.B 716.C 77.D 78.D 79.A 80.B 81.A 82.C 83.C 84.D 85.A 86.D 87.D 88.D 89.A 90.A
[next]
隋唐部分:
91.隋文帝的下列措施,对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是:
A.建隋取代北周 B.结束分裂,统一全国 C.开创三省六都制 D.大力弘扬佛教
92.隋统一的历史作用包括 ①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②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③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④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3.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B.适应商业发展需要 C.政治中心逐渐东移 D.供统治者寻欢作乐
94.“贞观之治”出现最主要的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 B.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和生产时间
C.人口大量增加,劳动力充裕 D.生产工具的重大改进
95.唐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及其后来的两税法,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A.发展生产力 B.巩固上层建筑 C.调整生产关系 D.加强经济基础
96.史学界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
A.她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B.打破关陇士族把持政权局面
C.破格用人,发展科举制度 D.重视农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97.下列不属于安史之乱影响的是:
A.藩镇独霸一方,削弱了中央集权 B.宦官朋党之争,败坏唐朝政治
C.边防空虚,少数民族进扰 D.北方经济破坏,人口大量南迁
98.封建农民起义军首次提出平均思想是:
A.秦末农民起义 B.东汉末年黄巾起义 C.隋末农民战争 D.唐末农民战争
99.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政治清明
C.加强了皇权 D.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
100.以下各项之间的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①租庸调制无法维持 ②均田制破坏 ③两税法的实施 ④土地兼并严重 ⑤封建经济发展
A.①③②④⑤ B.⑤④②①③ C.⑤②①④③ D.④⑤②①③
101.下面有关兵制的内容,与唐玄宗有关的是:
A.不再实行军民异籍 B.增加了军府的数量 C.开始实行募兵制 D.府兵地位不断下降
102.隋和唐朝前期推行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其作用表现在 ①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②轻徭薄赋有利于荒地开垦,保障政府的赋税收入,巩固了府兵制 ③稳定的赋税 ④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3.同以往的赋税制度相比,两税法的重大改革主要体现在
A.它开始以夏秋两次收税 B.它没有规定田租的数量
C.它限制土地兼并,增加政府收入 D.它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
104.唐朝实行的两税法产生的实际作用是:
A.缓解了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 B.缓解了均田制破坏造成的财政问题
C.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 D.削弱了藩镇割据的经济基础
105.对唐朝“两税法”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改变以往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 B.以征收土地税为主
C.在均田制破坏的情况下实行 D.取消战国以来的人头税
106.隋唐时期继续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均田农民的身份是 :
A.自耕农 B.地主的佃农 C.国家的佃农 D.农奴
107.府兵制崩溃的根本原因是 :
A.均田制的破坏 B.兵役繁重,士兵逃亡 C.府兵地位下降 D.社会上以当府兵为耻
108.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其主要因素包括 ①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②江南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 ③兴修水利工程 ④中原大量人口南迁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9.唐代陶瓷业中的新产品唐三彩,主要产于:
A.邢州 B.巩州 C.越州 D.扬州
110.唐诗内容丰富,从各个角度和侧面反映现实生活。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社会原因是:
A.封建经济繁荣 B.科举考试的实行 C.庶族地主登上政治舞台 D.南北文化的交流
111.唐朝统治者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抚九族以仁”。这一政策的转变说明当时: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 B.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
C.各族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 D.统治者册封各族首领巩固边防
112.唐朝管理边疆地区的行政措施有 ①设立行政机构 ②采取和亲政策 ③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④经济文化交往: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3.现今我国裕固族的祖先是:
A.甘州回鹘 B.西州回鹘 C.黑水?? D.云南南诏
114.唐太宗和汉武帝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的相同点不包括:
A.发动正义的反击战争 B.加强行政管理 C.注重经济交往 D.实行册封制度
115.唐朝时,中国和非洲也有来往。下列有关这方面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
A.中国史书上有这方面记载 B.唐朝人杜环在非洲留下行踪
C.唐太宗时东非索马里使者来到中国,受到很好的接待
D.当代考古中,在非洲发现了中国陶瓷残片包括唐三彩
116.魏晋南北朝至唐代佛教盛行造成的后果有 ①麻痹了人民,避免了社会矛盾激化 ②佛教建筑石窟艺术得到迅速发展 ③统治者崇信使佛教思想取代了儒家思想 ④浪费了大量社会财富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17.北魏均田制与唐朝均田制所起作用的不同之处是 :
A.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使农民获得了一些土地
C.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 D.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118.唐朝中期均田制无法维持的主要原因是:
A.赋税沉重导致农民逃亡,土地荒芜 B.安史之乱造成农业生产破坏
C.国家把大量土地分配给皇室、贵族 D.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119.(2002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自唐至清,长期作为重要对外贸易港口的城市是:
A.扬州 B.泉州 C.明州 D.广州
120.(2002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下列各项,属于我国古代学习、吸收了外国经济文化成果的是 ①《缀术》 ②唐乐 ③熬糖法 ④班田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91.B 92.D 93.A 94.B 95.C 96.D 97.B 98.D 99.D 100.B 101.C 102.C 103.D 104.B 105.D 106.C 107.A 108.D 109.B 110.A 111.B 112.C 113.A 114.D 115.D 116.B 117.C 118.D 119.【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对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港口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审题时关键要注意题干中“长期作为重要对外贸易港口”,在唐朝时,广州就作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清朝时,广州是惟一的对外贸易港口。【答案】 D 120.【分析】 此题目考查考生对我国古代历史上学习、吸收了外国经济文化成果的认识和理解。审题时关键要注意“外国经济文化成果”。在唐朝时,朝鲜的音乐受到我国欢迎,唐乐里就有高丽乐的部分。熬糖法是唐太宗时派使者到印度学习。【答案】 C
顶一下
踩一下
回首页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匿名用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