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复习:识图不过关 地理高考难过 - 高考
2006-10-25 来源:武汉晨报 我要评论(0)
省实验中学地理高级教师李艳
◆高考风向标——考点有5变5不变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内容有抽样性和典型性的特点,342个考点不可能在一张试卷中面面俱到。通过研究2002~2006年高考文综试题发现,每年高考地理分布的考点有5变5不变。地理高考有5“变”
1.主干知识点的考查侧重点年年有变。
2002、2006年布点在地球与地图专题,2004年在气象与气候专题,2005年在地壳运动部分。
2.跨学科综合题的切入点有变化。
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再到能源安全问题等等。
3.热点问题由“显性”向“隐性”过渡。
让考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时事热点。如2006年农村发展问题,由安徽凤阳采风资料,引入地形对村落规模的影响及当地农业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
4.联系实际的创新题明显增加。
既然要学习对生活、社会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就要求考生能学以致用。例如2006年沙尘暴、青藏铁路修建等。
5.图像系统的考查侧重点年年有变。
去年看等值线,今年看图表、水系分布图、剖面线等。
考点分布5“不变”
1.突出主干
《考试大纲》中考试范围设定的内容,都是高考命题的范围,但一些地理学科最基本、最重要、最常见的主干知识,则是考查重点。高考从不回避已考过的知识点,有些考点甚至回头率很高。如时间的计算、天气与气候等年年考,只是出题切入点有所不同。
2.考查能力
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变。特别是目前考生亟待提高的地理思维能力、读图分析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关注时事
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源泉。这也体现了地理试题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如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印度洋海啸等。这就要求考生及家长关注时事,教师利用点滴时间在课堂上插入新闻片断。
4.区域思维
地理学科的区域性思维特征不变。要求考生用地理原理去阐述具体的地理问题。
5.强调图表
强调对图像系统的考查。图像系统是地理思维中最活跃的因子。事实上,考生在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就是读图能力差,尤其是遇到新颖的图表或局部区域图时,不能完整提炼图文信息,更不能把平时所学的基础知识汇整起来。图关不过,地理难过。
◆考生怎么学——“死去活来”,学贵有法
扎实记忆才能灵活运用
无论基础好差,考生平时学习和复习中不能带侥幸心理猜测命题走向押题,一定要扎实把基础知识落实到位。文综学习有句俗语“死去活来”,没有记忆功底哪能灵活运用。
◆考生怎么学——“死去活来”,学贵有法
扎实记忆才能灵活运用
无论基础好差,考生平时学习和复习中不能带侥幸心理猜测命题走向押题,一定要扎实把基础知识落实到位。文综学习有句俗语“死去活来”,没有记忆功底哪能灵活运用。
学生必须对当天所学知识进行思考、提出问题。“学习不思考,知识不进脑。”
切忌用资料和参考书代替教材
高三复习阶段,切忌用资料和参考书代替教材。书本中的原理是支撑地理学科的骨架,认真学习不同的原理分析以及该原理解决问题的典型例子,能帮助我们用地理术语分析、阐释和评价具体社会热点及焦点问题。
我曾带过的2003届徐姓学生,听讲效率高,高三平时再忙,他都在教科书上勾勾划划,不像有些学生盲目陷入题海,疲于奔命,为做题而做题,结果盲点依旧,成绩不佳。而他能做到沉下心来看书,从书中找到经典例题的切入点,高考一举成功。
紧跟老师
这对于大多只参加一次高考的考生来说非常重要。考生所学远不如老师,只有跟在老师后面才知道什么是重点、难点,同学们哪儿易出错,如何少走弯路。课下整理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反刍的过程。
做好笔记,整理笔记
条理清晰的笔记也是自己整合知识、构建局部知识体系的成果。实践证明:每一届成绩优秀的学生,其笔记都像范本,翻开整理过的笔记,红红绿绿,重点、难点一目了然。这些学生做题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逻辑性强,高考所以成功。
[next]
重视教材中的“图”
要养成查图、识图、填图、绘图的习惯。例如:如何把图变“厚”、变“立体”。在中国政区图上可叠加地形图、水系图、交通干线图、气候图或工农业分布图等。高考时,面对试卷中的某部分地区图,不能花过多时间寻找相关信息,而是“放映”出图中信息。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不间断地看图,甚至用笔绘图,边绘边思考经纬线经过地区的相关地理事物。只要坚持,最终会找到面对图像系统的从容和自信。
学贵有法
收集经典例题、错题,做好试题归类,善于总结审题和答题的体验过程。学贵有法但无定法。2004届曾带过一李姓学生,开始认为她地理没入门,她也很苦恼,但她准备了几个厚本子,上面剪贴了不少题目,全是她平时做题中出现的问题,她利用点滴时间问同学、老师,积少成多,虽然思维不够灵活,但她高考文综取得了220分。
用好“经典题”
三轮复习中,要自始至终贯彻“小题大做,大题小做,错题重做,偏题不做”的原则,防止出现追求“偏、难、怪”的解题倾向,要活用历年高考试题,用好“经典题”。
一道好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度分析:第一,这题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第二,还有其他方法吗?该怎么做?第三,题目怎么改,又怎么做。一道题从多方面思考,多种方法解答,其收效远超过单一的题海战。
认真抓好基础知识的落实,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复习中对各知识点的难度控制,历年高考题在这方面所涉及的思维深度及内容范围可做典型范例,加以参考。
联系时事热点
地理是一门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连的学科,社会问题、热点问题永远是地理高考试题的主旋律。必须密切关注社会热点,多角度、多层次地运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对现实社会中的社会热点、焦点和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加以阐述、评价。
一方面,要弄清人类关注的全球性挑战的来龙去脉,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如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海洋环境问题(石油污染、赤潮),资源问题(水荒、能源安全),生态破坏问题(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问题(旱涝、台风、寒潮、地震等)等。
另一方面,对最近发生的社会热点、焦点,应重在提取其空间背景。如2004年印度洋海啸,就要对东南亚(特别是印尼)的地理环境多作了解;2005年10月克什米尔地区大地震,就要对南亚地理环境多了解。
学会考试答题
每年高考都有相当多考生因审题不慎、表达不清、用语不规范失分,主要在于平时养成的不良习惯未得到纠正,缺乏严格训练。从第一轮复习开始就要注意: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力求思路完整;对地理学语言熟知巧用;答题格式力求规范,书写工整;针对错误查找原因,及时纠正。
具体的教材内容处理上,以高中必修的两册教材为主,约占一半的时间进行复习。其次是高中选修第二册的教材(国土整治)。至于初中的四册书,主要是第一、第三册的总论部分。
◆家长如何教——帮助孩子发挥“错题效应”
不急功近利
切忌焦虑、浮躁、急功近利的思想。学习地理非一日之功,想通过“短平快”走捷径得高分不可能,任何科目都是熟能生巧。帮助处理错题集
家长具体操作时,可帮考生处理好“非典型性错题集汇”,把考生实战及原卷中的错题复印下来,剪贴、留白,要求考生“一题多用”,即进行答案、解题思路、命题思路、错误诊断及致错因素分析。发现知识体系漏洞,有助于考生查漏补缺。
树立全局观念
高考如一场重大战役,每门学科如一场局部战斗,切不可为局部战场取胜而输掉了整场战役,文科六门科目,科科重要,不能光重视高分值的学科,而影响其他学科。
顶一下
踩一下
回首页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匿名用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