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经验:剑走偏锋 低分撞进特色专业 - 高考
2007-05-25 来源:中国青年报|http://202.99.23.201/index.html 我要评论(0)
现在还记得,就在去年这个时候,弟弟被成都一家三甲医院录用为住院医生时,心头涌起的一阵小小得意:数年前那一场我在家坐镇协调、天南海北家人同学齐上阵的报考志愿大战,可以以“取得阶段性成果”而“盖棺定论”了吧。
那是2001年,我大学本科毕业,大醉一场后回江西督战弟弟的高考。弟弟考了一个不高不低的分数,估分介于重点和一般本科之间。后来结果出来,正好处于二者之间的中点。
报过志愿的人都知道,这个分数很难拿捏:很难上好一些的学校,但又让人心存侥幸,希望能捡个漏儿什么的。
我那时虽然因为保研没有加入求职大军,但也很见识了一些专业冷暖沧海桑田,一些产业兴起了,一些专业不热了。又连线五湖四海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同学,都觉得对于四年甚至更久以后专业需求的变化,实在很难讲,没有把握。但是我们又有一个共识:不管科技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只要人还在,总得有人看病吧。也许供求会有变化,却不至于像一些专业那样没落下去。
当时在广州的哥哥向他学医的同学咨询,得到的建议是:学医不错,但最好不要学临床,可以学口腔什么的。
报考志愿的原则就这样确定了:学医,但不学临床。主攻医学专业,以其他专业辅助。好在,爱好体育的弟弟除了开玩笑地问了一句“有没有打篮球的专业”外,对专业没有特殊的偏好。
我们把所有的医学院校都圈出来,然后对照省高招办发的历年高校录取分数线,看看能去哪儿。结果发现,凡是冠以省名的医学院校,历年录取的最低分数都在重点线以上,只是偶有例外。当然不能把宝压在例外上,也不能侥幸弟弟估分过低,于是将这一类的院校全部放弃。
于是把目标锁定在一些位于地级市的医学院校,感觉这一类院校在江西招生的,江苏、山东的比较多。按照哥哥同学的意见,专业首选口腔医学。但是地级市的省属院校中,当年只有四川和江苏的两所学校口腔医学专业在江西招生,四川的那所,父母觉得太偏远,江苏的那所,分数线又有点儿高。
学医的想法一时陷入两难。我当时刚从一所大学数学学院的统计系毕业,觉得社会对数学和统计这两个好专业其实有误读,于是在提前类报了我们省师范大学的数学系,又在本科类的第二志愿填了西安统计学院。(后来弟弟成了一名手术刀爱好者,很庆幸地说,幸亏提前没有录取。)但是主打的本科类第一志愿依然留白。
能不能选择其他医学专业,比方说麻醉,或者医学影像?我妈嘀咕,“天天坐医院里给人照相,那是医生吗?”我也想,医学影像自然不乏技术含量,但毕竟不是医院的主流职业,会不会影响发展?
弟弟则一度觊觎一所体育大学的运动医学,并无限憧憬地想象,“混得好,是不是有机会给科比当队医?”但是一看分数线,果断放弃。
这时候,从广州又传来消息:麻醉专业也不错,因为专门设立麻醉专业的学校不多,现在的很多麻醉医生,都是学临床实习时才转过去的。
消息传来,我们毫不犹豫,在第一志愿填了徐州医学院的麻醉学系,尽管我们当时其实不知道这个专业有多强。只是觉得学这个的人不多,希望剑走偏锋而已。
提交志愿之后,我又上网查了一下,意外发现,报考的志愿非常之强,是国内第一个设立的麻醉学本科专业,系主任在这个领域声名显赫。心中窃喜,担心也从“这个专业前景怎样”变成“会不会被调剂到其他专业”。
一个月后,录取通知来了,石头落地。
后来,弟弟告诉我,他们专业在江苏是按一类本科招生的,有些同学考分超过600。弟弟以515分,误打误撞进入了这个学校实力最强、就业前景最好的专业,当属万幸。
总结这个“成功”,有三点:第一,确立方向后,找业内人士咨询,寻找特色;第二,多参考历年分数线;第三,有时候,需要一点点运气。
顶一下
踩一下
回首页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匿名用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