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高考 > 正文

异地高考,准入门槛有多高 - 高考

2012-09-07 来源:中国妇女报 我要评论(0)


  日前,国务院转发了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于2012年年底前出台。

  9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接受记者提问时再次回应了关于异地高考的问题,教育部正在积极落实《意见》,确保符合条件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防止高考移民。

  但异地高考“门槛”究竟多高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考公平?破解高考公平的根本之道在哪里?这既是广大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期盼,也是对决策者的考验。

  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袁贵仁在9月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出现了进城务工人员,目前达到2.45亿。他们的子女相当一部分在接受义务教育,这些义务教育的学生无非是两个出路,一是随着父母走,叫做随迁子女,有2000多万;二是留在家里的留守儿童,有1000多万。

  目前,“应当说现在初步解决了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袁贵仁称,现在的问题是,2003年出台的文件允许随迁子女在义务学校就读,现在十年过去了,当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开始要考高中、考大学了,“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客观的、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经过深入调研,起草了一个文件,2012年8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意见》要求,各地原则上应在今年年内制定、出台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具体政策。

  异地高考:学生、家长均有准入条件

  9月6日,袁贵仁在新闻发布会上就异地高考的门槛作出说明。

  “首先家长要符合条件,学生还要符合条件。”家长基本条件是,在地方有稳定的工作,有稳定的住所,有稳定的收入,并且交了各种保险,是这个地方的常住人口,尽管你不是户籍人口。学生本人条件是,这个学生有可能在这里学了小学、初中、高中,也可能只是高中才来,也可能高中三年都在这里,也有可能高中一年在这里,因此各地会根据实际情况,什么样的学生和本地生是一样的。

  除了家长和学生的条件,“还有一个是城市条件,这个城市发展需不需要这个行业,需不需要这个群体,这个城市能发展到多大规模,不是说城市越大越好,要根据它的发展需要和承载能力,根据这三个条件,各地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袁贵仁说。

  与今年“两会”期间袁贵仁就异地高考作出的回应相比,多了一个“城市条件”,也与之前有学者提出的准入门槛“相吻合”。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就指出“制定异地高考政策的原则应是因地制宜,各地根据自身的资源和实际情况,综合流入者的职业、居住、参保状况,以及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年限等情况,设置一个‘门槛’。”

  解决异地高考,根本出路在高校录取体制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连续的学籍是考生家长们普遍比较认可的异地高考“门槛”,但他们担忧的是,父母的职业、住房等条件一旦纳入进来,异地高考在一定程度上就会演变成“拼爹”,损伤的将是更多的普通务工人员子女的利益。

  一位网友在第一时间评论道:“看看那些所谓条件:父母要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住所、各种保险,这些条件对农民工来说能达到的有多少?请真正为农民工和他们的孩子考虑,让他们轻松一些、公平一些。”

  “在现行体制内放开异地高考,必然会导致地方视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资源情况来设定异地高考的门槛。”著名学者熊丙奇说:“要根本解决异地高考问题,必须打破现行高考录取制度,取消分省按计划集中录取,高校的录取名额不投到各省,由全国各地考生公平去竞争。只要从根本上改革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推进高考公平问题迎刃可解。”

  在专家学者们设想的体制改革到来之前,全国各地进城务工人员及他们的孩子正翘首以待今年年底的到来,异地高考设置准人“门槛”——这一解决教育公平的权宜之计,应尽量体现公平的诉求。

 

本栏目标明转载文章的出处,并保留转载文章在原刊载媒体上的署名形式和版权声明(如有),但本栏目对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属和权利瑕疵情况不承担核实责任。如发现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


顶一下

踩一下
 
回首页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评论内容

    热点推荐

    新闻排行

    顶一下


    • 顶一下

      声 明

      敬告广大消费者:诺亚舟在淘宝网设有官方旗舰店及授权经销店,敬告消费者于……

      查看评论新闻中心


    • 顶一下

      基于云计算的诺亚舟云学习系统设计及应用

      基于目前教育信息化及人类学习模式发展的需求,诺亚舟提出“云学习”系统,……

      查看评论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