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强化阶段:马哲知识点详解之第五章-3 - 考研
2008-07-10 来源:万学海文| 我要评论(0)
第三节 社会基本结构
一、社会的经济结构
1、生产力系统
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的要素或成分,按照一定的比例和形式结合起来,形成生产力的整体功能,就是生产力系统。生产力系统由独立的实体性因素、运筹性的综合因素、渗透性因素和准备性因素四类要素构成。
(1)独立的实体性因素。这是以物质实体的形式相对独立存在的因素,包括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力中的劳动者,既包括体力劳动者,又包括物质生产领域的脑力劳动者。劳动者具有 一定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包括体力和智力两个方面。
劳动资料亦称劳动手段,是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用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劳动资料包括十分复杂的内容。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的主要内容,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劳动对象是劳动过程中被加工的东西。劳动对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天然存在的劳动对象;另一类是经过劳动加工的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生产资料。
(2)运筹性的综合因素。具体来说,运筹性的综合因素包括经济管理、分工协作、预测决策等。
(3)渗透性因素。具体地说,这类因素主要指自然科学,包括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等。
(4)准备性因素。准备性因素主要指教育。教育从本质上说属于上层建筑,它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这种知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自然科学知识,一是社会科学知识。
生产力的特性是客观性、社会性、属人性。
2、生产关系体系
(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2)包括:①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②由此产生的各种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③完全以它们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
(3)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生产关系体系中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劳动得以进行的前提。
第二,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第三,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首先,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类型,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的性质。其次,同样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由于具体形式不同,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也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四,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二、社会的政治结构
1、国家的起源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在阶级矛盾客观上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方、时候和程序,便产生国家。反过来说,国家的存在表明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
国家对各个阶级不是一视同仁的,它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构。
2、国家的特征
第一,国家按地区划分居民,而氏族组织按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第二,国家的武装力量是“特殊的武装队伍”。
3、国家的职能
(1)对内职能是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对本阶级实行一定程度的民主,以保持统治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和思想上的统治地位,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2)其对外职能是防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保护本国利益不受侵犯。
(3)多方面的其他社会职能。主要有:第一,调整本阶级内部各个社会成员、各种政治派别以本阶级和同盟者阶级之间的关系,以维护本阶级和同盟者阶级的共同利益,免得因内部矛盾而使其阶级利益受损害。第二,调整其他各种社会关系,如不同地区之间的关系,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关系、社会成员之间的各种纠纷等,以保持社会秩序的安定和保障各种社会活动的正常进行。第三,组织领导社会生产活动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
4、国体和政体 国家属于政治上层建筑,即社会的政治结构。
(1)国体问题,说的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联合什么阶级、压迫什么阶级。
(2)政体问题,说的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3)国家和政体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逆水行舟
首先,国体和政体是不同的。其次,国体和政体又是密切联系着的,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必须与国体相适应。
[next]
三、社会的文化结构
1、社会意识的构成
(1)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①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它是特定阶级、民族、社会集团或其他特定环境中的人群,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自发形成的、不定型、不系统的社会意识,表现在人们的情感、情绪、愿望、要求、风俗、习惯、传统,自发倾向和社会风气等等之中。社会心理亦可称作日常的、普通的社会意识。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的高级层次,亦称社会意识形式,它们相对稳定的形式反映社会存在,具有系统化、抽象化的特性。
②各种思想体系由于对经济基础的关系不同和反映社会存在的方式不同,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思想体系,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绝大部分社会科学。它们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不同的侧面、以不同的方式反映特定的经济基础并为之服务,在阶级社会里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另一类是属于非意识形态范围的思想体系,包括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等,它们不是特定经济基础的反映,不属于上层建筑,其自身没有阶级性,可以一视同仁地为各个阶级和各种社会制度服务。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之间具有密切联系。首先,社会心理是思想体系的原料仓库,它为思想体系的形成提供必不可少的素材。
其次,思想体系是社会心理的集中、概括、提炼和升华,在社会心理基础上形成的思想体系反过来又对社会心理产生重要影响。
(2)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个体意识即社会成员的个人意识,它是社会成员个人的社会经历和社会地位在自身头脑中的反映。个体意识的主要内容有社会成员个人的自我意识、社会成员个人对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意识,以及社会成员个人对自身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的意识。不同个人的个体意识千差万别,各具特点,具有丰富多样的个性。
群体意识是人类群体的社会地位、社会经历及其共同利益和与整个社会生活的关系在该群体成员头脑中的反映。群众意识的主体是特定的社会群体,群体意识的内容是群体的自我意识和群体与社会关系的意识。人类社会群体是复杂多样的,群体意识也是复杂多样的,有家庭意识、集体意识、团体意识、阶层意识、阶级意识、民族意识、社会整体意识等等。不同的群体意识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同时彼此之间又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互交错,形成复杂多样的群体状态和不同群体意识之间的联系。
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是相互依存、密切结合的。个体意识离不开群体意识,群体意识也离不开个体意识;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的个别表现,群体意识寓于个体意识之中并通过个体意识表现出来。其次,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个体意识既渗透着群体意识,又影响着制约着群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反之,群体意识也制约着个体意识,任何个体意识都受到群体意识的深刻影响。
2、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1)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是社会意识的一个重要特点。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其次,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在阶级社会里,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的某些形式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和平衡。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首先,社会意识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其次,社会意识有时可以超越现实社会存在的发展状况。
第二,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主要有两种表现:一种表现是,从历史的纵向即从同一国家的不同时代来看,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阶段,某些社会意识形式的发展水平可能较低;相反,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阶段,某些社会意识形式的发展水平却较高。另一种表现是,从社会的横向即从同一时代的不同国家来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某些社会意识形式的发展水平却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与此相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某些社会意识形式的发展水平却可以超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
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第四,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3)社会意识具有能动性。
一是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向前发展;一是落后的或反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延缓历史的发展进程。
3、文化的本质和功能
A、本质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即人类的生存方式。
B、特点 (1)、人化性 (2)、社会性 (3)、历史性 (4)、多样性
C、功能 (1)、信息功能 (2)、教化功能 (3)、批判和维护功能
(4)、促进社会发展功能 (5)、认识功能
4、文明和文明形态 文明是人类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特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社会文明具有多种形态。人类社会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形态的有机统一体,人类文明也是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的有机统一体。
5、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
A、物质文明是基础 B、精神文明是动力 C、政治文明是保障
D、互为前提、互为条件、互为目的、互相促进。
顶一下
踩一下
回首页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匿名用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