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大步骤”通过司法考试 - 司法
2010-04-28 来源:法制网 我要评论(0)
全国统一司法考试,因其极强的淘汰性、较高的权威性而被学界誉为“中国第一考”。前几年的通过率在百分之十左右,近两年来,虽然通过率有所上升,但也只徘徊在百分之二十上下,考试还是比较激烈的。一年一度的司法考试,对于广大考生来说,是智慧的挑战、体力的考验、意志的磨练。带着理想与憧憬,莘莘学子们战长夜、斗酷暑,付出了大量汗水,牺牲了几多快乐,然而最终收获成功的毕竟是少数,多数考生会铩羽而归,无功而返,收获着失望和遗憾。渴望在数十万司考大军中一路策马驰骋,过关斩将,一举及第,是所有司考学子的梦想。作为2006年司法考试的参与者和幸运者,笔者联系个人备战司考的经历,作了一些思考和总结,也写过几篇经验文章,但总感觉还是没有把自己的心得全部表达出来,所以特撰此文与钟情于司法考试的考生再一次探讨与交流。笔者认为,把握这个“三步骤”,通过司法考试不再遥远。
步骤之一:培养浓厚的法律兴趣是司考过关的前提。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司法考试的复习更是如此,长时间的考前准备,大量的记忆,大量的阅读,大量的练习,很难想象一个对法律提不起兴趣的人能够坚持下来,事实也证明:对法律没有足够的兴趣将意味着在司法考试面前败北。我常碰到一些学法律的人,其中不乏法学科班出身,对自己所学专业索然无味,与其交谈,话题总是离不开衣食住行,偶尔论及社会热点案件,他们关注的始终是案件中的一些花边絮闻,对事物表象下的法律本质不善提炼,更难得引用法律条文。问其为何参加司法考试,或曰完成任务,或曰谋职需要,或曰考着试试,对法律这个职业其实并无热情。再从他们参与司考复习过程看,死看书本,滥做习题,学用脱节,这些人中考过的我还没见过,就算是通过也是全凭运气。
既然兴趣对司法考试极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对法律的兴趣呢?本人体会主要有三点:一是多收看法制专题电视节目。最先让我对法律感兴趣的是收看央视一套的《今日说法》节目,通过这个窗口,我感受到法制的作用与力量,体会到法律与社会、与个人密不可分。《今日说法》节目我基本一期不落,还有中央二套的《经济与法》节目也是比较有深刻内涵的法制节目,通过观看这些法制节目,学习法律的兴趣与日俱增。二是多关心社会法制新闻。我国每年要出台数十部法律,大量的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规章,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首先会以新闻的形式出现在公众面前,伴随着法律法规的出台或酝酿出台的,是群众十分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如:物权法、税收政策、倾销反倾销等,平时我十分关注这些法制新闻,在丰富自己法律知识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解。三是多联系实际进行法律思考。几乎每一位翻身落马的贪官最后都会有一段十分相似的自白,就是后悔过去不学法、不知法,是这些反面教材让我深刻体会到“法”是人生旅程的指北针,只有学法守法,才能保证人生之舟永不偏航。我现在基层从事司法工作,经常遇到一些同志在生活中碰到涉法问题不知如何解决,当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帮助他们指点迷津后,我发现自己的人身价值得到了体现,很有成就感。当然培养法律兴趣的途径还有很多,如果通过这些方法后仍不能提起您对法律的兴趣,恐怕您真的是缺少法律细胞,即便法学是您的第一专业,但法律工作绝非您最适合的职业,劝您最好改弦易辙,另谋高业吧。
步骤之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司考过关的关键。当有人听说我作为一名法律大专生能一次性通过司法考试后,颇感意外,因为其身边不少人连续多年参加司考,却屡试不第,总差那么几分,还听说北京有一名“准律师”,连考十年,屡败屡战,精神十分可佳。说他们对法律不感兴趣不太公平,他们中有的长期从事法律工作又连年征战于司考,本身就说明他们对法律这个职业比较眷恋。但为何总是拿不了360分呢?分析其原因之一,学习方法的不正确恐怕还是关键。分析他们失败的原因,大概有这么几种:1、死记硬背。死守学历教育考试的经验做法,忽视了司法考试的实践性和灵活性,概念条文记得清楚,碰到案例就没辙,当然事倍而功半。2、重点不明。认识一位司考落榜的研究生,在每本指导教材的几乎每一页上打满了下划线,感觉每句话都很重要。要知重点过多,就没了重点。再者,除了基础理论外,教材基本上是法律条文的演绎,而历年考试绝大多数试题是紧贴法律条文定题,舍近而求远,焉能不累?3、滥做习题。许多人认为做模拟题对司法考试很重要,其实是错误的,做真题才是最最最重要的。不少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4、脱离实际。记得有一位学友,先后参加了三次司考,均未过关,看书很刻苦,却总感觉今年还不如去年懂,问题就在于不善联系实际,没有举一反三哪来融会贯通?
结合本人复习备考的体会,我觉得在学习方法上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周密制订学习计划。参加司法考试的考生在职的较多,一般不可能有整块的时间进行脱产式学习,需要制订一份适合自己的计划。我把它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为基础阶段,从考前四个月至一个半月,主要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系统复习,按照考试大纲要求把所有内容过一遍,侧重点是民法和刑法基础理论,这些内容是司考的重点,也是出题的难点,靠短期的突击很难凑效,民法、刑法学好了,司法考试就过了一半;后期为冲刺阶段,离考前一个半月,主要是整理知识点,弥补薄弱点,强化宪法、法制史、诉讼法、经济法中需要记忆性的内容,做全真模拟习题,如果可能的话考前二十天请假集中时间复习。二是购买一套权威的复习资料。当前,各种司法考试资料充斥书市,良莠不齐,尤其是在今后司法部不再指定教材的情况下,更要慎之又慎,最好是选择法律出版社及权威法学人士编撰的教材,教材的章节与当年考试大纲相同的为佳。三是突出学习重点。司法考试复习一定程度上说就是减负的过程。指导教材洋洋数百万言,加上司考大纲内的一百多部法律、司法解释,光把它们读一遍需要好几个月时间,更何况要达到理解、记忆和运用。解决的唯一方法就是抓重点。四是认真做题。只有大量做题,尤其是大量做真题,才能提高考试时答题的速度和准度。
要诀之三,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司考过关的保障。司法考试既是一场智力战,同时也是精神战、体力战,谁坚持到最后谁就离目标更近一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至关重要。一是要有必胜的信念。从报名参加司法考试的那一刻起,我始终给自己强化这样一个信念:我一定要通过,我一定能通过。能有十成把握绝不满足于九成,因为我知道,稍有懈怠,付出的代价将是用更多的努力和汗水也不能够弥补。基础打扎实,才能确保考试时从容应对,即便出点小意外,也不会栽跟头。这两年处于司法考试改革之初期,临场发挥的风险度比较大。二是要有持久战的准备。司法考试内容涉及法学本科十四门核心课程,复习是一个相当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只有那些有着很强的“战斗”意志的人才能最终到底成功的彼岸。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司法考试从不接纳机会主义者。三是要调节好生理状态。曾有一段时间我把除了吃饭睡觉以外几乎所有时间都花在学习上,结果发现学习效率反而很低,原因在于神经崩得太紧,造成大脑疲劳。后来采取劳逸结合,每天打打球,跑跑步,学习的时间缩短了,但效率却上去了。临考前几天尽量少看书,多休息,进考场时保持精力充沛,思路清晰。吴刚
本栏目标明转载文章的出处,并保留转载文章在原刊载媒体上的署名形式和版权声明(如有),但本栏目对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属和权利瑕疵情况不承担核实责任。如发现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
顶一下
踩一下
回首页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匿名用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