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务员 > 正文

名师点评:公务员考试面试多角度评价 - 公务员

2010-06-02 来源:新东方 我要评论(0)


  上海新东方刘源老师按语:

  在近年的公务员面试中,经常涉及到一个热点事件、问题或者观点要求多角度评价的情况,上海新东方刘源老师将其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无领导小组讨论,给出一篇文章、一个观点或者新闻时事“抛砖引玉”,进而小组成员发散思维,经过“发散-聚焦-再发散-再聚焦”的过程展开讨论;二是面试的多个测评要素分别考核,即围绕一个热点事件、问题或者观点给出设置多个题目,分别测查综合分析、人际关系、应变能力等要素。本篇博文案例,就是一个观点及其辩证展开,上海新东方刘源老师作了一初步分析和讲解,希望引起广大考生的思考……

  [原观点]

  众所周知,有很多东西在光照下都能闪闪发光,比如水滴、玻璃、铁器等等,举不胜举。金子只是其中的一种。尼采说“是金子埋在哪也会发光!”有没有道理呢?

  [观点的辩证展开]

  之一:是“金子”才会发光

  平时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对自己的发光状态不理想心存不解,甚或产生些许抱怨,其实问题表象于发光,根子却在“含金量”上。如何对待这个问题呢?第一,要客观评价自身的“成色”。妄自菲薄当然不必,但高估自己,或者自以为“成色”很足也不可取。在自身条件还欠“火候”,尚须再加努力时,如果急于发光,只能是力所不及、欲速不达。第二,不能只盯在发光上。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容易对如何发光很动心思、很用脑筋。诚然,人的本领和才干需要表现,但是成金方可发光却是关键,必须明白要把功夫下在自身的锤炼上。第三,不可简单地把发光理解为升迁。发光的真谛在于尽责任、有作为,不在于做官而在于做事,在于自身价值的实现。这也正是我们所推崇的金子品质。

  之二:“金子”百炼才能持续发光

  金子发光不是一劳永逸的,对人才来说,不能自视已经成金就消极等待发光,更不能以为过往发光了,现今和以后依然可以闪亮。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经受考验和磨炼,实现自觉发光和长期发光的理想状态。一是在重大事件面前演好啃硬骨头的角色。自身素质不错,平时工作也可圈可点,这时尤要注意在关键环节和重大事件面前的表现,做到须发光时即可发光。攻坚克难既是发光的题中之义,也是对发光能力的最好检验。二是在挫折困难面前塑造越挫越坚的品格。金子不会总是光芒四射,人也不能总是如日中天。人才成长中往往伴随失误、失策和挫折,有时甚至会造成负面和消极的影响。要坚持风物长宜放眼量,以坚定的意志和品质突破成长的关隘。三是在波动起伏中展现破浪前行的风貌。虽然我们不能期望人始终走笔直的路,但波动不应过大,更不能常态化,评价一个人很重要的是看他一个比较长的经历和过程,看其在波浪式发展中表现出来的潜能和后劲。

  之三:优化环境让“金子”充分发光

  人才成长和金子发光一样要求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处于良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之下,人才发光才能更多地从“总会”变为现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因有短而不识不认其长,“金子”就很有可能受到冷遇和埋没。投以包容和宽容的光照,“金子”发光就指日可待了。进一步讲,黄金由于熔入不同的金属杂质,虽然影响了纯度,却能使其呈现五彩斑斓,同样,人如何扬长避短、补短,或者变短为长亦考验我们的智慧。实际情况正是这样,任何单位和部门有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并能适应人才需求及时为他们引渠铺路,这里的人才成长就充满生机。所以,从“是金子总会发光”这句话中,我们还可感悟到“金子”的努力和“识金者”的慧眼,就像伯乐与千里马一样,缺一不可难分伯仲。



  本栏目标明转载文章的出处,并保留转载文章在原刊载媒体上的署名形式和版权声明(如有),但本栏目对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属和权利瑕疵情况不承担核实责任。如发现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


顶一下

踩一下
 
回首页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评论内容

    热点推荐

    新闻排行

    顶一下


    • 顶一下

      声 明

      敬告广大消费者:诺亚舟在淘宝网设有官方旗舰店及授权经销店,敬告消费者于……

      查看评论新闻中心


    • 顶一下

      基于云计算的诺亚舟云学习系统设计及应用

      基于目前教育信息化及人类学习模式发展的需求,诺亚舟提出“云学习”系统,……

      查看评论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