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结构化面试中能得高分的三种人 - 公务员
2010-06-09 来源:新东方在线 我要评论(0)
新东方刘源老师发现,如下所述,一般情况下,公务员结构化面试有三种考生可以得高分。建议考生体悟、学习,更多技巧、分析、模拟演练参见新东方上海面试特训营。
第一种是在校期间曾经担任过班干部或学生会干部的。一般情况下,面试都有一道这样的考题:有一个会议需要考生去组织或者有一项什么样的活动需要考生去安排。学生时代没有“干部”经历的考生,在回答时,往往就很零乱,既缺少组织的严密性,又缺少组织的程序性。可以说,大凡是能够准确回答考题,语言表达顺畅、干净利落的考生,一般多为在校期间曾经担任过班干部或学生会干部的。因为组织会议也好,组织活动也好,无外乎三个阶段:一是会议或活动前的准备;二是会议或活动中间的事宜;三是会议或活动后的事宜。只要能够做出有条理的程序安排,考生就能够赢得考官的认同,给出较高的分数。
第二种是所学专业为文科类或综合科目类的。有一道这样的考题:以某某为题作一次演讲。出这样的面试题目,都给2分钟时间的思考和准备,然后讲3分钟时间。目的是考察考生的思维敏捷和综合反映能力,以及即席表演能力。对于这样的考题,所学专业为文科类或综合科目类的考生占据了很大优势,不论是所编故事的趣味性,还是演讲的表现,一般情况下都能达到考察目的。但是,对于理科或者其他专业性较强的考生来说,就有了一定的难度,往往把故事或演讲的体裁都弄错了,变成叙述或论述的体裁,故事不是缺少人物、时间,就是少了地点、事件;演讲不是缺少应有的表现力,就是缺少应有的渲染力。而且重复的语言多,没有多少词汇,2分钟思考时间用不到1分钟,3分钟讲的时间也用不到1分钟,就词尽语尽,草草回答完毕。
第三种是有一定社会经历或实践的。给一个图形让考生回答看到、想到了什么或者给一个非常紧急而又难以处理的事情,让考生想出应急的办法。这实际上是一道开放性思考的题目,目的是考察考生的应变能力、综合反映能力和社会阅力。面对这样的考题,凡是思维能力差,又没有一定社会经历或实践的,再没有充分的想象力,回答往往就很单调,而且喻义简单,更不能够把题目所要考察的能力反映出来。譬如,一次某省在招警面试时出了这样一道考题:你从下列图形中看到并想到了什么?图形就是简单的“1+1”。有的考生只能回答出两种答案: 1+1等于2;1+1有时大于2。其实,答案很多,1+1可以等于0,也还可以为负数。列举社会生活中的现象更是举不胜举。可以涉及数学问题、家庭问题、团结问题、经济指标问题等方方面面。要求回答在5种以上,往往绝大多数只能在5种以下,其实,10种甚至20种以上也能回答出来。这种开放性的题目,就是要求考生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回答的越多越好。
本栏目标明转载文章的出处,并保留转载文章在原刊载媒体上的署名形式和版权声明(如有),但本栏目对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属和权利瑕疵情况不承担核实责任。如发现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
顶一下
踩一下
回首页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匿名用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