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考试要具备四种素质和三种能力 - 公务员
2009-11-11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我要评论(0)
2010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拉开大幕,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复习备考,人民网公务员考试站综合了中公教育出版的《申论作答误区与策略》一书的部分内容,供考生参考。
申论考试需要具备的四种素质
(1)心理素质。应对申论考试,需要稳定、理智、严谨、细致的心理素质,既要适于应付考试,又要适于潜心阅读材料、答题目、写文章。要取得良好的应试成绩,不仅要养成稳定、开阔的心理素质,也要注意气质、性格、兴趣等的修养,甚至包括健康的生活习惯,按照申论——写作的要求重新塑造自己的心理和气质。
(2)思想素质。申论是对作答者思想素质的实际考验,其中包括政治理论、道德伦理、气节品质等方面。写作者人格、政治上的正直品质,是决定写作质量的内在因素。古代文章大家均倡导文章自道德出,内养浩然之气,外发而为丰沛之文,作者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境界和精神气节,决定了他能写出什么样的文章。为此,注重思想和道德修养,修身正意才可写好文章、作答好申论,才能在作答中提出正确的观点,发挥人格魅力,使答案(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3)文化素质。要求作答者具备各方面知识的广泛积累,平时要广收博采,对于申论考试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伦理道德等问题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前期思考,这样才可能做到厚积薄发,适应申论题材广泛性的要求。
(4)专业素质。申论作答所需的专业素质主要是就写作而言,同时也要具备处理工作实务、实际问题的经验和素质。要做到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关心时政大事和社会动态,了解舆情民意,通晓政治、经济、公共关系等实务,掌握解决复杂思想矛盾、工作和社会问题的原则、方法,善于运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
申论应试需要培养哪三种基本能力
答:这三种能力是:
(1)阅读理解能力。是透过书面材料观察现象、认识事物、进行系统思维的能力,在申论中,就是在阅读过程中观察材料所反映的对象,发现并认识问题,抓住事物的要领和问题的要害。
(2)逻辑思维能力。是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深刻准确地认识申论对象,提炼和形成观点,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的能力,是系统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3)语言表达能力。是驾驭书面语言、表达自身认识和观点的能力,既要有关于语言的知识、语汇的储备,又要有相关的能力,能够恰当地运用材料、语汇、修辞策略,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怎样获得或增强申论应试的基本能力?
答:鲁迅在谈到提高写作能力时曾说过:怎样做好文章?自己除了多看和练习,并无别的心得或方法。提高申论应试能力,本质也是一样,途径不外乎三种:观察、学习、实践。
(1)观察:深入生活,勤于思考。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间接观察和了解客观世界的途径,参与社会实践是直接观察的途径。申论涉及的话题方方面面,如果平时不注意观察、不注意思考这些问题,是无法在应试时迅速形成正确观点的。所谓观察,即注意身边的事物,养成带着问题观察事物、在观察中发现和分析问题的习惯。申论试题中涉及的社会热点,具有普遍性,不要以为远在天边,其实近在眼前,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作为热点一部分的社会现象或事件。要在申论考试取得好成绩,仅靠应试强化训练是不够的,应从身边做起,培养观察事物、寻根究理的习惯和能力。
(2)学习:深入钻研,精益求精。所谓学习,首先是通过阅读来获取知识、增加养分,看先贤、典范的文章是怎样做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从中汲取作答申论的有益成分;其次,要在阅读的同时对照范例,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深入思考,如琢如磨、如切如磋,用结合实际的对照学习来提高自己,开阔眼界,补正不足,强化薄弱环节,在思考中领悟,强化阅读所获得的认识;再次,要求教于师长、专家,充分利用批改习作的过程,仔细阅看并深入思索教师所作的点评,虚心接受中肯的、符合自身实际的意见,着力改进,在修改中不断进步。
(3)实践:勤于练笔,熟能生巧。所谓实践,主要是申论的练习。只要勤学苦练,且文不厌改,实践的经验越丰富,对申论的认识就越透彻,眼光自然就越犀利,文笔越纯熟,对申论这种议论文形式的掌握和驾驭也就会越来越精湛。
总起来讲,要把观察、学习、实践三者结合起来,渗透到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心里时时装着申论,不断进行思考和练习,提高申论应试能力。
本栏目标明转载文章的出处,并保留转载文章在原刊载媒体上的署名形式和版权声明(如有),但本栏目对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属和权利瑕疵情况不承担核实责任。如发现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
顶一下
踩一下
回首页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匿名用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