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京市公选考试备考全攻略 - 公务员
2010-04-30 来源:人民网 我要评论(0)
2010年4月20日,随着《北京市2010年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公告》的发布,北京市2010年公选考试拉开了帷幕。根据公告,北京市今年面向社会公开选拔241名局长、处级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选才招收人数之多,涉及部门、区域之广,所设岗位之众是历年之最。
“一石激起千层浪”,北京市2010年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许多考生踊跃报考。但是他们面临这样一个共同的困惑:如何备考。中公教育公选事业部总监刘辉籍教授将为您指点一二。
一、了解政策,积极报名
拿破仑曾经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公选干部考试是考生职业生涯中的一次重要契机,广大考生应当有魄力、有抱负,敢于抓住时机,敢于报名。同时,考生一定要及时了解相关信息,明确自己是否具备相应的报考资格,并选定最适合的报考职位。
二、学习考纲,明确方向
由中央组织部颁发的《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拨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是公选考试的命题依据和内容标准,各位考生在复习个准备的时候,一定要以“考纲”为纲,领会“考纲”精神,按照考纲要求来把握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方向明确。
三、购买教材,复习迎考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之人!”,考生在报名后应当拟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积极进行备考。所谓“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这时选定一本好的教材就显得格外重要。一本好的教材,必须对考试的政策、信息和大纲等有一个清晰、权威的讲解,同时又具备系统的知识体系和完善的指导计划,有效地帮助考生从对考试知之甚少,到胸有成竹地走进考场。建议选择公职考试教育业内权威品牌编著并出自专业人士之手的辅导教材。
中公教育也为此次考试推出了一套最新版公选系列教材,包括《复习精要》(上、下)、《考点要点识记手册》、《公共科目真题及标准模拟》、《主观题精炼题典》、《专业科目真题及标准模拟》、《申论与写作》、《竞聘演讲》、《面试高分指南》、《面试精选真题题解》一共十本教材。该系列教材具备以下特点特点:
1、全:涵盖了笔试、面试。
笔试和面试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虽然各有侧重,但相同之处是二者都非常注重对能力的考查,对于二者的综合研究是破解公考密码的必要手段。笔试和面试全套教材的出炉,为考生提供了从笔试到面试全方位的辅导帮助。
2、新:引领全国公选招考新潮流、新趋势、新动态。
最新时事政治热点的搜集,最新大纲的深入研究,最新真题的精确透析,全新编写体例的确立,全新的注重能力提升的辅导理念的贯彻,这些都引领了领域的新潮流、新趋势、新动态。
3、广:知识体系、知识面、适应人群广。
A.立足真题,依据大纲,打造了涵盖广泛、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
B.题型全面,几乎涵盖了各地方历年真题中出现过的所有题型。具有丰富的含金量和博采众长的特点。
C.本书通用性极强,不但适宜各地参加公选考试的考生作为参考,而且可以作为广大在职干部的进修参考教材。
4、准:唯大纲是从由专家打造,铸就了精准。
A.教材完全按照《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体系编写,定位精准,指向性强,对考纲的准确把握能够帮助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有的放矢,高效提升能力。
B.集合业内专家多年研究心血,造就了准确的考试趋势分析和重点要点把握,能帮助考生从全局上较好地把握考试趋势和命题要点。
5、实:实用性和实战性的完美结合。
A.教材大量引用了近年来全国公选考试真题,得出来的理论是真正科学合理的,加之专家的独到解析,使得教材的实用性极强。
B.同时,针对2010年全国公选考试制作了不少预测性、实战性模拟训练题,对考生实战能力的提升具有事半功倍的借鉴功效。
四、解决工学矛盾,适时参加专项培训
培训具有集中时间复习,名师现场针对性指导等特点,手把手地将帮助考生实现质的飞跃。因此,建议广大考生解决好工作和学习的矛盾,在工作之余,适当地参加一些专项的培训指导,做到更加高效地备考,避免因自身方法不当造成的精力浪费甚至是备考方向的偏离。
针对此次北京市2010年公选考试,中公教育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考生知识结构特点,适时推出了相应的辅导课程,设计研发了一整套公职类考试辅导班次体系,其中包括精品、强化、VIP专项及一对一专业辅导等多个门类,满足不同水平、知识结构考生的需求。用系统深入的讲解和专业权威的辅导,助考生一臂之力!
另外还设有专业的面试辅导,帮助您突破笔试、决胜面试!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平衡好工作与学习,适当地参加系统培训,增加入围面试的几率。
五、模拟训练,提升能力
今年北京公选重点考核测评考生的运用基本理论、基本专业知识解决领导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广大学员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重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上。多做题,多模拟,多进行情景压力下的实战训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六、调整心态,抱定必胜信念
许多考生在考试之前会感到很大的压力,复习中稍微遇到困难就妄自菲薄,十分悲观,甚至中途放弃。这时考生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考生只要真正付出了努力,同时调整好心态,以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应考,并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把考试当作是一次人生契机,努力把握,尽力做到最好,不患得患失,这样就一定能够取得预期效果。
本栏目标明转载文章的出处,并保留转载文章在原刊载媒体上的署名形式和版权声明(如有),但本栏目对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属和权利瑕疵情况不承担核实责任。如发现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
顶一下
踩一下
回首页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匿名用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