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考试中的美国文化(人物篇) - GRE
2008-04-24 来源:上海新东方学校 我要评论(0)
常见同学们准备GRE时一脸痛苦,问之何故,回答说做题目一点趣味也没有, 暗自思忖觉得确实如此,GRE题是忽视各专业差异的标准测试,不仅词汇繁难,而且许多阅读文章和填空句子由于包含了不少的美国文化,西方的盎格鲁撒克逊文化背景,当然在做题的时候是不必要去多考虑这些东西,因为它们和解题并直接相关,理解了也无法帮助你解题,一般处理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把这些概念, 物做一下首字母的提取让它去了, 比如Thomas Paine 你不用管这个家伙是谁,写过什么样的著作,而只需要理解是TP这个人就可以了。
当然这样虽然简化了解题, 但是有时候满篇的这样的缩写会让你十分的头疼, 更有甚者充满了FT,BT ,GF的文字是够让人FT的了, 同时由于GRE作文对同学们文化知识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所以不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经常出现的客人们:
先来看看刚才提到的Thomas Paine,托玛斯·潘恩,熟悉美国独立战争的同学就不能不知道这位老兄了,1775年4月18日夜,英军得知波士顿附近的康科德藏有殖民地民兵的大量武器,遂派兵前去搜查。次日,当英军进行到列克星敦附近时,遭到民兵的伏击,英军狼狈逃走。列克星敦的战斗,标志着北美十三州殖民地人民独立战争的开始。史称“列克星敦的枪声”。“列克星敦的枪声”掀开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序幕。1775年6月17日,英军发动了对波士顿附近的班克山民兵据点的进攻。据守在班克山的3000名民兵英勇战斗,击退了英军数次进攻,后来因弹尽援绝,才撤离阵地。此后,华盛顿率领民兵包围了波士顿,驻扎在波士顿的英军被迫撤退。随着战场上的胜利,北美殖民地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期间由托玛斯?潘恩(1737—1809年)所写的小册子《常识》,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潘恩出身贫苦家庭,1774年来到北美。1776年1月,他所写的《常识》出版。在这本小册子中,潘恩强烈抨击了英国对殖民地的统治。批判了那种依赖英国的殖民地思想,陈述了英国统治对殖民地人民所带来的种种害处。他指出,现在已经不是辩论的时期了,只有用武力才能解决最后的争端。他满怀激情地向人们呼吁,“站起来吧,接受自由”。潘恩的小册子一发行,便被抢购一空,人们都被潘恩的思想和热情所感动,几乎所有的殖民地居民都读过这本书。《常识》在唤起北美人民的民族意识,促使殖民地人民将独立作为自己战斗的唯一目标的宣传中,起了极大的作用。
在GRE填空中提到他政治文字很华丽出色,但个人生活却简朴异常, 而从他对美国独立战争的贡献而言, 显然是不可估量的,最近,由美国最大连锁书店巴诺(Barnes&Noble)出资创办的《图书》(Book)杂志在其7-8月合刊中,公布了该刊评选出的“改变美国的20本书”, 托马斯?潘恩出版于美国建国当年(1776年)的《常识》一书,理所当然地排在第一位。 这个人物我们不得不了解一下。
而下一位则可能更为如雷贯耳:
萧伯纳曾声称:“美国出了两个伟大的作家——埃德加.爱伦.坡和马克.吐温。”但是,在美国文学界再也找不到一个比坡更加命运坎坷的大作家了。他的一生大多在同命运搏斗的逆境中度过。一八四九年十月初,坡连续几天处于谵妄状态,弥留之际大呼“上帝保佑我!”就此饮恨以终。这一呼声凝聚了他对坎坷半世的悲愤。
在他短短四十岁的一生写下的不少作品中,文学评论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当时文坛上,除了詹姆斯.罗塞尔.洛威尔之外,几乎无人可与抗衡。洛威尔一向不轻易赞扬别人,却把坡誉为“最有见识、最富哲理的大无畏评论家”。当代文学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也称“坡的文学评论确实是美国文坛上空前的杰作”。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在坡早年当报刊杂志编辑时,为了换取稿费,他也写了许多糟粕,因此至今留存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精华。
他的独创性论文如《写作的哲学》(1846),《诗歌原理》(1850),评论霍桑《古老的故事》,评论朗费罗、柯勒律治、华兹华斯、丁尼生等人的诗歌、以及评论狄更斯《老古玩店》等的作品都显示了他的精辟见解,至今仍被视为文艺批评的典范作。
他一生写了六七十篇短篇小说,虽然只写了四五篇推理小说,但是举世公认为推理小说的鼻祖。代表作《毛格街血案》、《玛丽.罗热疑案》、《窃信案》和《金甲虫》都被奉为这类小说的先河,对后世起了很大影响。他在前三篇小说中塑造的业余侦探杜宾的形象,可以说是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的前辈。据研究侦探小说的专家霍华德.海克雷夫特认为,“这个杜宾也是坡的自我理想化身,因为他自幼聪颖异常,处处想表现自己的优越,所以就把杜宾写成具有超人智力、观察入微、料事如神的理想人物,为了衬托他的了不起,又借一个对他无限钦佩、相形见拙的朋友来叙述他的事迹,此外还写了一个头脑愚钝、动机虽好而屡犯错误的警探作为对比。作案地点一般安排在锁得严严密密的暗室;埋藏赃物罪证则用明显得出人意外的方法;破案过程则用逻辑严谨、设身处地的推理(今称用心理分析学);然后有条不紊的迫使罪犯就范归案;最终再由主人公洋洋自得、滔滔不绝的解释其全过程。这已成为坡写侦探小说的模式。”而这一模式在一百四十年来已为全世界各国侦探小说家竞相师法,不少这类作品都是步他后尘,脱不了这个窠臼。甚至被称为侦探小说之父的英国作家威尔基.柯林斯那部名作《月亮宝石》(1868)里的侦探克夫也是在坡的影响下产生的。
坡一生最大的成就在文学评论和诗作, 而又被同时公认为推理小说的鼻祖,可见成就之高,评价他为牛人一点也不过份,哪怕是ETS这样的犬儒主义者也不得不让他几分, 故此所有在GRE中涉及到坡的句子或文章,无不例外地是在褒扬赞扬他, 而绝对不会有负态度出现。
最后我们来用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人物来结尾——
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1886)
[next]
美国隐士女诗人,写过一千七百多首令人耳目一新的短诗。诗风独特,以文字细腻、观察敏锐、意象突出著称。 题材方面多半是自然、死亡、和永生。
在美国文学史中,很少有人能像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1886)那样富有深邃、真挚和传奇的色彩,这些特点不仅体现在她的诗歌和思想方面,而且也包含在她本人的生活经历和感情世界里。对大多数人来讲,艾米莉一直是一个难解的迷,除了朋友在未经她同意的情况下,把她的6首诗作拿去发表之外,艾米莉生前几乎没有在美国文坛上留下任何痕迹。人们是在艾米莉去逝几十年后才开始逐步认识她的,她是那种生不逢时而身后名显的天才,有些像荷兰画家凡高。所不同是,凡高生前贫困潦倒以致精神崩溃。而艾米莉本人则生活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过着衣食无忧安逸闲在的生活,潜心读书写作,淡泊世间功利,与世隔绝生活在一个封闭狭小的空间里,筑造自己丰富而深邃的精神巢穴,终日里“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这个人物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她的诗作“I am nobody”
I""M Nobody! Who are you?
I""M Nobody! Who are you?
Are you--Nobody--too?
Then there"s a pair of us!
Don‘t tell! they"d advertise--you know!
How dreary--to be--Somebody!
How public--like a Frog--
To tell your name--the livelong June--
To an admiring Bog!
我谁也不是,/你是谁?/你也谁都不是吗?/我们俩人成了一对,/别说话,/他们会赶走我们的/你知道。
多没劲啊非得争个名人地位,/抛头露面像一只青蛙/在这漫长的六月里/冲着崇拜它的泥塘/鼓噪。
不妨再推荐一首个人很喜欢的作品
"Hope"
"HOPE" is the thing with feathers
That perches in the soul,
And sings the tune without the words,
And never stops at all,
And sweetest in the gale is heard;
And sore must be the storm
That could abash the little bird
That kept so many warm.
I"ve heard it in the chilliest land,
And on the strangest Sea;
Yet, never, in extremity,
It asked a crumb of Me.
希望
" 希望" 是物长着羽毛
寄居在灵魂里,
唱着没有词的曲调,
绝无丝毫停息,
微风吹送最为甘甜
暴雨致痛无疑
能够使得小鸟不安
保有此多暖意。
听它越过奇妙大海
飞遍严寒田地
可它不要我面包屑
哪怕饥饿至极。
顶一下
踩一下
回首页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匿名用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