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印书馆“抢救家书” - 汉语
2007-11-09 来源:中国青年报 我要评论(0)
由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编辑的民间家书第三辑《任鸿隽陈衡哲家书》日前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举行的“从科学救国到科教兴国,呼唤科学求真精神回归—《任鸿隽陈衡哲家书》出版座谈会”上,现场展出的家书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任鸿隽担任孙中山的南京临时总统府秘书期间写给兄弟的三封信。
由任鸿隽先生的侄孙任尔宁提供的40封家书最早的写于20世纪初,最晚的写于60年代,内容涉及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如中华民国成立、首批稽勋生留学、府院之争、中国科学社成立、太平洋国际学术会议等。
著名学者季羡林为该民间家书系列题词“家书抵万金”,历史学家雷颐为《任鸿隽陈衡哲家书》作序,科学史专家樊洪业、赵慧芝、智效民等审定了书稿。知名学者陈平原、雷颐等出席座谈会并对任鸿隽和陈衡哲的学术成就给予了较高评价。
任鸿隽(1886—1961)、陈衡哲(1890—1976)伉俪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大家,早年留学美国,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是五四时期比较著名的人物,1920年分别受聘担任北京大学化学系和历史系教授。任鸿隽是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的倡导者、组织者,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科学团体“中国科学社”和第一份综合性科学刊物《科学》杂志的主要创建者之一。陈衡哲1917年6月发表的白话小说《一日》,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任鸿隽、陈衡哲二人在科学、教育、文学、史学等领域均取得了杰出成就。他们两人与著名学者胡适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在文坛上有“三个朋友”之称。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说:“鱼龙混杂中最能当得起这句话的、最可以开口说‘我的朋友胡适之’的大概当归任鸿隽、陈衡哲夫妇。”陈平原说,“因为写诗,因为留学而结缘,几十年间情意延续不断,这一点很让我感动”,“今日中国大学校园,多的是你追我赶、力争上游,或者是尔虞我诈、互相拆台,而难得像他们这样真正意义上的相识、相知,因而我格外怀念那如烟往事,那仅有过的文人间的情谊和风雅。”
据了解,抢救民间家书项目是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以抢救家书遗产、弘扬亲情文化为宗旨的公益文化活动,目前已征集家书4万余封,出版民间家书4辑,分别是《家书抵万金》、《红色家书》、《任鸿隽陈衡哲家书》、《抗战家书》。
顶一下
踩一下
回首页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匿名用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