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过度撤并校 小学辍学率回十年前
2012-11-20 来源:新华网 我要评论(0)
日前,21世纪农村教育高峰论坛在京举行。会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发布了《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报告显示,2000年到2010年,在我国农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1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
过度撤并校还带来了辍学现象加剧、农村教育负担加重等负面效应。2011年,辍学小学生已经达到88.3万人,辍学率8.8‰,与1997年、1998年、1999年的辍学水平大体相当。
据《人民日报》《燕赵都市报》报道
一小时消失4所农村学校过度撤并致上学难
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公布的报告显示,2000年至2010年,平均每一天,在中国农村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一个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而这种现象目前依然存在。
201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实施了十余年的“撤点并校”政策被叫停。
与此同时,10年间,我国农村小学生减少了3153.49万人,减少了37.8%,农村初中生减少了1644万人,减少了26.97%。农村初中就读的学生减少了约22%,农村小学就读的学生减少了11.5%,他们大多数进入县镇初中和县镇小学。
报告中提出了“撤并系数”,该系数表明,2001年至2011年,全国历年的撤并系数平均为5.63,也就是说,平均下来,每年小学减幅超过小学在校生减幅的5.63倍。
杨东平认为,大规模的“学校进城”后,农村学校日益荒芜凋敝,农村教育出现了“城挤、乡弱、村空”的危局,过度的学校撤并导致学生上学远、上学贵、上学难。
他认为,“对农村撤点并校政策效果的评价,不应当是单一经济主义维度的办学效益评价,而需要平衡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效益三者关系。”
2011年小学辍学率8.8‰与十多年前大体相当
根据调研结果,十年间,2001、2006、2011年成为小学撤并的高峰,其中,2011年撤并系数达到41.57。这表明,全国小学在校生人数减少基本停滞后,学校撤并仍然以巨大的力量和惯性在快速推进。
河北省教育厅巡视员、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理事长韩清林透露,近四年来,全国小学辍学率大幅度回升,“从2008年辍学生63.3万人,辍学率5.99‰,到2011年辍学生已经达到88.3万人,辍学率8.8‰,这与1997年、1998年、1999年的辍学水平大体相当。”
据韩清林透露,10年间,辍学的主体已经由高年级迁移到小学一、二年级。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辍学学生分别为51.08万人、55.86万人、64.28万人、51.81万人,辍学率分别为29.18‰、31.71‰、37.35‰、31.16‰,占年辍学学生的60%-80%,为历史最高峰。
“大规模持续不断的撤并教学点,不仅使大量小学低年级孩子辍学,更可怕的是还会使大量儿童不能入学,每年可能产生新文盲上百万,”韩清林说,“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在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全面实现免费义务教育的新形势下,全国小学辍学率已倒退到1999年以前的水平。”
撤点并校政策引起了国家和政府强烈的关注,是因为撤并的规模之大远远超过了自然的状态。以小学为例,小学学生在这十年当中减少了37%,学校减少了52%。学校撤并的幅度远远大于学生减少的幅度。
观点 “一项好政策,因急功近利而走偏”
潇湘晨报:《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的数据是怎么得来的?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这个数据实际上在教育部的全国教育公报里就有的,全国教育系统公报里就有这些小学学校数量的变化内容。
潇湘晨报:这些数据都与撤点并校有直接关系吗?
熊丙奇:这当然是撤点并校带来的,因为如果学校不撤,它就会一直在那里,现在不见了,减少了,就是被整合了,合并了,总体规模自然会减少。
潇湘晨报:撤点并校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利弊?
熊丙奇:主要的原因是农村生源的减少,农村的孩子数量减少了,或者农村的孩子不在农村读书了,当地政府关注到有些学校的学生很少,就认为是规模效应不大、成本很高,因此就把村里的学校往乡里、镇里、县里合并,国务院在2001年就出台这方面的文件,就是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的问题,其中就谈到,要根据生源结构来调整学校的部署结构,但是当时强调的是因地制宜,也谈到了当时一些不宜合并的地方应该保留教学点,但是大家只看到了撤点并校,而没有考虑到要满足当地的需求,因此就一哄而上撤点并校。
为什么当地政府要搞这种一哄而上,一刀切的撤点并校呢?因为单个点的学校撤掉了之后,就让当地政府减轻了教育投入,当地政府又为了减少教育投入,从而大行撤点并校,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
撤点并校政策本身,按照规定而言,是没有错的,学校那儿没有人了,你放在那个地方,本身是种浪费,就需要调整。
潇湘晨报:一项初衷很好的政策,为何会被“曲解”“走偏”?
熊丙奇:这是因为,撤点并校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两个大的问题。一个是关于怎么撤,我们没有明确规定,直到2011年才有这方面的规定,所以校车问题、辍学问题就出现了。另一个问题是本来撤点并校是要听取村民的意见的,村民不同意就不能撤。但一些地方还是出现了强制撤并的情况。
按照规定,你就应该按照当地的生源情况、学生上学的距离,合理地设置教学点,如果你有这样以学生教育为目的的出发点来设置学校,以上这些问题也就不存在了。
延伸 “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教育怎么办
2012年9月,以国务院办公厅文件下发的《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提出“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在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备案之前,暂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
随着国家叫停和规划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农村教育正在进入“后撤点并校时代”。将农村教育城镇化和农村儿童实现就近入学,成为现实当中不同的两种主张。“小学进镇、初中进城,消灭农村教育,使所有农村儿童都享受城市化的教育。他们的理由是人口城镇化趋势、乡村教育的衰败、城乡教育差距,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丰富化课程。在这种思考下,现实当中的做法就是大量撤并学校,力求实现规模效益。而学术界多主张就近入学,提倡保留和建设村小与教学点,适度发展乡镇寄宿制学校。”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邬志辉说。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政策法规处处长高学贵曾提出:中国未来的农村到底会怎样?一方面大量的农民进城,2008年以后又有农民返乡,农民到底怎么样走,未来农村还有没有人,还要不要农村教育,农村教育未来是什么内容?
论坛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重申教育的基本价值,强调坚持就近入学、公平优先、探索适合农村需要的教育、保障农村教育的各种投入。同时,21世纪教育研究院指出,农村教育资源配备的关注点应该是农村“后20%”的边缘化群体,而不是忽视或抛弃他们。做到真正不让一个孩子失学,办好每一所学校,“小规模化”“小幼一体化”和乡村教育的混合模式,是农村教育可行的几种模式。
本栏目标明转载文章的出处,并保留转载文章在原刊载媒体上的署名形式和版权声明(如有),但本栏目对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属和权利瑕疵情况不承担核实责任。如发现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
顶一下
踩一下
回首页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匿名用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