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教材提高教学实效性
2012-11-16 来源:现代教育报 我要评论(0)
研读教材做到“四要”
当我们拿到一册教材,首先要通读教材,弄清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重点难点在哪儿,知识结构如何安排;针对单个知识点来说,要明确这个知识点如何教,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它在这一章节中居于什么位置,重点难点是什么?弄清楚这些问题,教起来就可以得心应手、成竹在胸,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研读教材需做到“四要”,即要对研读的教材内容进行相应的分类;要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审视;要结合《课程标准》在该学段的总体目标来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学会用儿童的眼光去加工和处理教材。现以人教版教材为例,谈谈如何研读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一、抓住单元导读研读教材
人教版教材在编写时,充分考虑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能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本套教材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每一个专题都有“导语”。“导语”分为两个自然段,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点明学习专题,提示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
例如:六年级上册教材第一组课文的单元导语是这样的: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本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学习本组课文,要注意体会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的,有哪些独特的感受,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这些独特感受的。
在教学时,教师就要很好地利用好“单元导语”。从“单元导语”中感悟到本单元的专题是“感受自然”;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的,有哪些独特的感受;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这些独特感受的。明确本单元的读写训练点为:在习作中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二、围绕课后题研读教材
每篇精读课文后都有练习题,这些练习题都是从课文自身特点出发,结合专题学习重点精心编写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紧紧抓住课后练习题进行研读教材。
如,五年级上册教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第六组课文的首篇课文。在研读这篇文章时,我们就应该结合单元导读以及课后习题进行深入研究。本组课文的专题是“父母之爱”。在单元导读中明确提出:认真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然后再结合本课的课后习题进行研读。本课习题的第二题是这样的: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结合单元导读和课后习题,我就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父子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进行研读,从而感受到父与子的“了不起”。
三、略读课文的依据是课前“连接语”
对于略读课文,我们学习的依据就是课前的“连接语”。课前的连接语有对前一篇文章的总结,又有学习本篇课文的要求。
例如:六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第四篇课文的课前“连接语”是这样的:置身大自然,我们可以与大自然为友,跟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我们也可以伫立旁观,尽情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野”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你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了索溪峪的“野”。
这段“连接语”既对前一篇课文《草虫的村落》进行了总结,又对本篇略读课文《索溪峪的“野”》提出了学习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依据此要求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学习前一篇文章《草虫的村落》的学习方法来解决本课的问题“‘野’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你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了索溪峪的‘野’。”
四、巧设课文的训练点
在对每一篇教材的研读时,教师不应忽略文章的“训练点”,通过这些训练点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习写作方法。
如《索溪峪的“野”》一文的结构很有特点,属于先概括后具体的结构。在教学中就要抓住这一结构上的特点使学生领会什么样的结构属于先概括后具体,感受索溪峪的特点。
研读教材是备好课的基础和核心环节,同时也是教师上好课的必要前提。研读教材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最终目的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进行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育教学的质量。为此,教师应把研读教材与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研有所得。
本栏目标明转载文章的出处,并保留转载文章在原刊载媒体上的署名形式和版权声明(如有),但本栏目对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属和权利瑕疵情况不承担核实责任。如发现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
顶一下
踩一下
回首页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匿名用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