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非京籍人员子女在京借读的出路 - 中考
2008-04-29 来源:京华时报 我要评论(0)
当下,在北京工作居住的外地人口数量庞大。没有北京市户口,这类人群的子女到了入学年龄能否在北京享受到义务教育呢?如果想在京入学,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经历哪些程序呢?本报记者向教委和多所学校了解了相关情况。
政策解读
市教委:原则上所有公立学校都应接收借读生
北京市教委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市教委的政策来看,原则上所有公立学校都应接收借读生。“但具体每个学校怎么操作,各个区县教委可能有不同的政策规定。”
记者了解到,市教委对非京籍学生在北京的借读问题有着如下规定:申请入本市中小学校借读的外省市学生,一般应由其家长(监护人)持学生常住户口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出具的,该生在当地没有监护就学条件的证明材料(学生在常住户口所在地有学籍的,还应持学籍所在学校开具的同意外出借读的证明)和其家长(监护人)在京居住或暂住证明等,向学生暂住地区管片学校提出申请。学校同意,即可入校作为借读生。
其中,申请在京中小学借读接受义务教育的,按照《北京市对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暂行办法》(京政办发[2002]19号)和《关于贯彻落实〈北京市对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暂行办法〉的通知》(京教基[2002]31号)执行。有关办理程序主要是由其父母持申请借读者户籍所在地乡(镇)级人民政府出具的该儿童、少年及其父母的户籍证明、其父母的身份证、在本市的暂住证和外来人员就业证等有关证明,向暂住地所在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再持其为学生开具的“在京就读批准书”,到暂住地管片学校申请借读。学校按照区县规定的办法安排学生。
此外,市教委对以下几种情况的借读生有优惠政策:原北京知青子女持区县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开具的原北京下乡青年子女身份证明;随军家属中的适龄儿童、少年持部队师(旅)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证明;在京工作的博士后人员子女持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开具的介绍信和进站函;在京投资台商及其雇员(台胞)子女持教育行政部门开具的台胞子女在京就读批准书;本市引进人才子女、留学回国人员子女、在京投资企业高级人员子女持父母的“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申请在京中小学就读时,可直接到居住地管片学校联系。学校应批准其借读申请,按有北京市正式常住户口对待,免收其借读费。
父母一方有北京市正式常住户口的学生,持父(母)的北京市户口簿及我市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开具的学生与父(母)关系证明,直接到父(母)户口所在地管片学校联系借读。学校对服务片内的应予接收,按有北京市正式常住户口对待,免收其借读费。
按照教委规定,借读生应缴纳借读费。现行标准是:小学每生每学期200元,初中每生每学期500元,高中每生每学期2000元。
区县教委政策细节略有不同
记者电话咨询了学校较为集中的海淀、朝阳和东城三区教委,询问有关办理借读的细节问题。
朝阳区教委招生办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非京籍学生在北京办理借读,首先要回户口所在地街道办事处开证明,证明当地没有监护人,然后父母拿工作证明、暂住证、房本或房屋租赁合同、身份证等材料到暂住地街道办事处开具借读证明。“如果是农村户口,可以免收借读费,如果是城市户口,需要交200元借读费。”工作人员表示,家长可自主与学校联系,看学校是否接收,“一般学校如果有空余名额是会接收的。家长可多联系几所学校,应该会找到愿意接收的学校。一般来说,是在开学前一周和后一周办理,但现在可以提前联系。”
东城区教委则是在每个学区内划分出一两所学校定点接收外来人员子女。“比如您家住东四十条附近,那么东四七条小学就是这个片区内能够接收借读生的学校。这样被指定的学校,对于片内借读生原则上无条件接收,如果名额有限也会优先接收。”东城区教委小学教育科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举了个例子。“我们划分的这些学校不是根据学校的好坏,其中有些也是特色校,当然可能规模没有史家小学那么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我们也很重视,但像史家、府学这样的学校,连片区内的北京本地学生都解决不了,就更不可能解决外来人员子女的问题了。我们划分学校也是有统计,选择那些在接收本地本片生源前提下还有容量的学校来解决外来子女的问题。如果家长选择这之外的学校,那就算是择校了。”工作人员表示,“一般来说,在东城区内,孩子九年义务教育是会保障的,不存在上不了学的问题,但如果家长要择校的话就另当别论了。家长要做的,就是在指定的报名时间里,拿着规定的材料带孩子去报名。今年具体的报名时间还没定下来,一般会在6月10日左右。”
海淀区教委小学教育科工作人员表示,今年的具体政策还没出来,等到5月下旬才可问询。
[next]
公立小学
名校名额紧 普通小学门槛低
上周,记者以家长身份向各区县多所小学进行了电话咨询。记者发现,小有名气的学校一般都表示不接收借读生或能够接收借读生的名额非常少,而一些普通小学面对记者提出的借读要求答应爽快。
朝阳区实验小学负责招生咨询的老师告诉记者,“我们学校很好,要来的外地孩子也特别多,但名额很少。得等今年6月中旬招完服务范围内的孩子后,如果有多余名额,我们可以接收。但今年有多少名额,现在还不清楚,去年招过,不过非常少。可以先做个登记,如果有消息我们会通知家长。”
北京七一小学相关老师说,“2月底开始,好多家长就已经在学校网站上登记了,都登满了,现在报不了了。我们学校外地借读名额和外区县择校名额是在一起的,去年有140个,今年可能也差不多这个名额。”
中关村二小招生办相关老师表示:“学校没有地儿,去年也没接收过。虽然今年报名还没开始,但学校提前做过统计,收不了外地孩子。”同样,府学胡同小学也明确表示,“我们只招本片学生,不招外片,不招借读。”
中关村三小相关老师告诉记者:“我们去年接收过少量借读生,但今年收不了。今年每个班招生人数缩减到40人,我们前期做过统计,光是消化片区内的孩子,学校的压力就已经很大了。”
当记者向万寿寺小学进行电话咨询时,对方爽快地答应,“可以办借读,您5月底或6月初拿材料来报名就成。我们一年级有两个班,每班30到40人,一般来说,我们每年招收的学生中1/3的孩子都是借读的,给借读生的名额基本是比较充裕的。”
民办学校
私立小学敞开大门 提早吹响招生号角
北京精诚实验学校校长王国欣和力迈学校校长助理梁勇均表示,学校对于学生的户口所在地没有任何要求,外地学生可以和北京本地孩子一样报读这类民办校。
记者了解到,民办学校的招生时间要远远早于公办小学。力迈学校小学部的招生已开始,今年该校小学一年级计划招生两个班共计50人,“目前已经报了一个班了,另外还有180多位家长打电话来咨询过。”力迈学校小学部李校长告诉记者。精诚实验学校也于4月初开始招生,“现在已经报名的有10多名了。”该校招生咨询处的相关老师向记者透露。“在私立小学里,我们招生还不是最早的”,王国欣说,“很多学校春节前后就开始招生了,因为生源是民办校的生命线。”据了解,该校今年计划小学一年级招收4个班,每班25至30人。
高昂学费不容忽视 特色课程成竞争砝码
据介绍,精诚实验学校每学期的学费为走读9450元、住宿12800元,力迈学校小学阶段每年学费为3万多元,可谓价格不菲。
精诚实验学校校长王国欣表示,优质的师资和出彩的校本课程是私立学校与公办学校竞争的关键砝码。“私立学校在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要求的基础上,会设置很多锻炼孩子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校本课程,对普通公立学校的基本课程是一种延伸和强化。如果家长不满足于在公立小学里受到的普通教育,私立小学可以让他们得到更多。当然,强大的师资也是私立小学的优势之一,我们高薪聘请的都是曾在一线教学的优秀教师。”
力迈学校执行校长关林峰也表示,由于小学阶段孩子就开始住宿,“比起公立小学来,我们的课程安排更灵活。在文化课程之外,我们可以更大限度地给孩子安排很多丰富的课外活动和特色的校本课程,包括织毛衣、做陶艺、学做饭等等。”
记者了解到,力迈学校目前四成的学生都是非京籍生源,精诚实验学校也有小部分学生来自外地。不过,王国欣认为,外地家长选择进私立小学,户籍问题只是很小的因素,“最主要是家长想得到更优质的教育。”
[next]
家长讲述
进普通小学容易 进名校难
家住回龙观的蒋女士的孩子正在回龙观中心第三小学读一年级。“去年4月份的时候,这所小学就开始在我们小区里发招生资料,我就领着孩子去报名了。”蒋女士表示,给孩子报名的过程很简单,“好像连借读证明都没开,拿着相关证件过去,交200元借读费就可以报了。”这所小学一年级一共有两个班,每个班30多个孩子,“虽然学校规模不大,但老师比我想象中要负责。”
在入读回龙观中心第三小学之前,蒋女士也尝试过给孩子找更有名气一点的学校。“我们当时托熟人想让孩子进某实验小学,但去年好像政策特别严,即便交几万元钱择校费也进不去。” 蒋女士说,她有朋友是北京户口,“他们孩子上小学也是择校的,但他们的选择范围更广,当时好像找了很多像中关村三小这样的名校,最后把孩子送进了一所实验小学。当然,像她这样的情况仍然是少数,北京本地的孩子想通过择校进入名校都比较难,我们外地的可能性就更小。”
蒋女士说,现在孩子还小,花费太大力气找名校没必要。“等到孩子上中学的时候,如果不能进好学校的话,我们可能会考虑多花些钱让她读私立学校。”
交几万择校费不划算
赵女士去年把即将要上小学的孩子送回了老家山东,由家里的老人代为看管。“我当时在崇文区托熟人给孩子找了一所还算不错的小学,要交几万元钱的择校费。我和孩子他爸在北京工作很多年了,但家里的老人都还在山东,一方面他们坚持让孩子回去上学,另一方面我们也是觉得,几万元钱的择校费似乎有些不划算,后来反复考虑,就把孩子送回去读书了。”
期望教育政策进一步放宽
籍贯湖南的李先生的儿子现在在北京某中学读初一。“孩子在老家上完四年级,我就把他转学来北京了。其实湖南的基础教育跟北京比起来并不见得差,而且北京真正特别好的学校我们也望尘莫及,所以不是冲着所谓的优质资源来的,主要是想把孩子放在身边带。”
李先生家住香山附近,“当时给孩子找小学的时候,我们就近联系了香山附近的某小学。和学校多次沟通,交了3000元的助学费后,学校终于同意接收了。当时学校五年级一共三个班,整个小学的规模大概在1000人左右,我想,只要交的钱不多,能让孩子进去也值得。”
谈起小升初,李先生表示很费了一番周折。“又要考试又要托人找关系。当时想让孩子回湖南的,但孩子不愿意,毕竟最亲的家人都在北京。”但是李先生并不过分担忧。“还有四五年时间呢,希望国家在入学政策和高考政策上会进一步放宽。等我的孩子参加高考的时候,情况会比现在好得多。”
专家观点
要给借读学生更多关爱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梅玲表示,学校和老师应该给予在京借读的外地孩子更多关爱。“可能有些外地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如北京本地的孩子,老师要更多地鼓励他们。比如可以利用一些活动的机会,让外地孩子可以展现他们优秀的一面或者独有的特长,也可以适当让一些外地孩子担当班干部,树立他们的自信。”
张梅玲建议,在孩子基础教育阶段,父母还是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如果父母在北京工作,而把孩子放在外地上学,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父母角色的缺失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一定的影响。”
此外,如果父母工作的流动性过大,频繁转学也会给孩子造成一定困扰。“外地人口的流动性比较大,如果孩子今天在这里上学,明天在那里上学,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是不利的。他与周围的同学与老师的关系会一直处于一种陌生的状态,尤其是班主任,在孩子小学阶段对其成长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孩子需要有个固定的班主任。另外,每个学校的教学进程和方法也有所不同,如果频繁转学,孩子学习可能会跟不上。”文 记者 任芬
顶一下
踩一下
回首页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匿名用户 验证码: